来源:《百家讲坛》cctv-10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英雄豪杰群起响应。出身平民的刘邦顺应历史潮流,加入到推翻暴秦的行列中。刘邦的实力虽然不强,但由于他敢于斗争,善于学习,很快就在群雄之中崛起,他率领的部队也成为反秦联军中的一支劲旅。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军关中,秦王子婴投降,泰王朝灭亡。然而,建立了这一旷世功勋的刘邦,却差一点因此招致杀身之祸。那么,刘邦是怎样脱险的?他又是怎样化险为夷、走向胜利的? ****************** 秦二世三年十月,刘邦破成阳,驻军霸上。霸上在哪里呢?在现在西安市长安区的白鹿原。陕西有个作家叫陈忠实,他写过一本书《白鹿原》,故事发生地就是刘邦当年驻军的霸上。当刘邦的军队来到的时候,秦王子婴穿着白色孝服,脖子上挂了一块丝巾表示要自杀,跪在路旁向刘邦投降。这样刘邦取得了灭秦斗争中的重大胜利。 胜利对刘邦是一个考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在上一集已经交代过了,刘邦这个人的特点是“好酒及色”,他是喜欢酒肉和女人的。我们可以想像一下,秦皇宫里面有多少酒?有多少肉?有多少女人?一个从边远地方来的这么个乡巴佬进了秦始皇、秦二世的皇宫看见那么多的酒、那么多的肉、那么多的美女,他会怎么样?刘邦的反应也是正常人的反应:今晚就住这儿了。 但是,刘邦手下的将领樊哙劝他不要住,说,这个地方不是咱们住的,咱住不得,我们还是住军营吧。刘邦说,那不行,早年我就说“大丈夫当如是也”,好容易我有了今天,我今晚不住这儿?不行,我要住这儿!樊哙劝他,刘邦不听。这时候张良又来劝他,张良说,沛公,您不要住在这里,过去这是谁住的地方?这是暴秦的君主住的地方,难道您想成为第二个暴秦吗?樊哙的话虽然说得不中听,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还是退出秦宫,还军霸上吧,我们还是住到白鹿原去吧。这一次张良的劝说刘邦听了。 刘邦这个人是很会做人的,他这个思想转了弯以后,就表现得非常大度。刘邦不但不住在秦皇宫了,他还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不杀子婴。秦王子婴投降了以后就成了刘邦的俘虏,手下的将领都说要把他杀了,这不就是秦始皇的孽种吗?还不杀他吗?刘邦说,不要杀他,人家已经投降了,我们为什么还要杀人家呢?这是不吉祥的,所以不要杀他。 第二件事情就是约法三章。刘邦把秦国的父老召集起来,说,天下苦秦久矣,就是大家受秦王朝残暴统治已经很苦很苦了,我知道秦朝的统治是靠苛法,很苛的法,苛到什么程度呢?“诽谤者诛,偶语者弃市。”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如果谁诽谤朝廷诽谤皇帝,就要灭族;哪怕你没有诽谤,你两个人在街上交头接耳,也是要杀头的。刘邦接着说,我知道秦地的人民已经忍无可忍了,今天我刘邦来了,我跟你们约法三章,哪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如果杀了人,那你要偿命;如果你是伤了人家,或者是你偷了人家的东西,根据你罪行的情况轻重予以量刑。就这三条——杀人、伤人、盗,只有这三条我们治罪,其他的我们不管。这个就叫做“约法三章”,“约法三章”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出来的。 第三件事情是刘邦不受犒赏。“约法三章”后,原来秦王朝统治下的老百姓非常高兴,上天派来了刘邦这么一个宽厚仁慈的人,于是就牵着牛、羊、猪、酒,就要劳军。刘邦说,谢谢,谢谢,谢谢各位父老乡亲,我们有军粮;大家生活也不容易,苦日子过了很长时间了,我刘邦率军怎么好意思来骚扰大家呢?大家千万不要害怕,我不是来征服你们的,我是来解放你们的。这一下子,可以想像得出,秦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是如何地欢欣雀跃,大家都希望刘邦能够留下来做秦王,就怕刘邦不肯留下来做秦王,或者不能留下来做秦王,刘邦是大得人心。从这个例子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刘邦能够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刘邦头脑清醒,肯虚心纳谏。 但是,与此同时,刘邦也犯了一个错误。刘邦也不是个从不犯错误的人,他也是会犯错误的。刘邦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当时有一个不知名的谋士向刘邦提出一个建议:您现在应该派兵把守函谷关,因为函谷关是从中原地区进军秦地的必经之路。您如果把函谷关把守起来,秦这块地方就是你的了。刘邦一想这个建议有道理,马上派了一支军队把守函谷关。 而我们知道项羽这个时候在北边打仗,等把北边战局平定下来了,项羽就带着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地也往关中地区开过来了,开到函谷关的时候,刘邦的军队把函谷关守起来了,不让进。项羽哪能受这个?马上下命令给英布,给我把函谷关攻下来。刘邦的军队是打不过项羽的,项羽一打,就把函谷关打开了,项羽的军队开到了鸿门。 这个情况对刘邦来说就很不利了。正当这个时候,刘邦的队伍内部出了一个叛徒,有一个官职叫做左司马、名字叫做曹无伤的人出卖刘邦。左司马是个什么官呢? 司马就是军中的法官。实际上我们读《史记》知道,《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这个姓就是来自官职,司马家族本来是做军中法官的,不是做史官的。这个曹无伤就跑去报告项羽,说,这个刘邦很坏的,野心很大的,他到秦王宫里去把金银财宝都运走了,他还要在关中称王。项羽一听,勃然大怒,马上下命令说,明天早上让我们所有的将士饱餐一顿,给我把刘邦灭了。 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项羽兵力四十万,号称一百万;刘邦兵力十万,号称二十万。如果刘邦和项羽打仗的话,那叫 “以卵击石”,刘邦根本就不是对手,可以说此刻的刘邦是危在旦夕。幸亏这个时候项羽的队伍里面也出来一个向敌方通风报信的,此人是谁呢?项羽的叔叔项伯。项伯和张良是好朋友,他知道张良现在在刘邦的军队里,明天项羽的大军出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城门失火也得殃及池鱼。一旦大军开将过去,张良很可能也就死于混战。所以,项伯连夜从鸿门到霸上去给张良通风报信—— 当时鸿门离霸上是四十里路。项伯把这个情况告诉张良以后,张良说,让我想一想。项伯说,你不要想了,你走吧,你何必和刘邦同归于尽呢?赶快跟我走!张良说,不行,我本来是韩王的人,是韩王让我到这里来帮助沛公的,现在我要是这么小辞而别,这是不仗义的,我得跟沛公说一声。于是张良马上去见刘邦,向他报告有这样的情况。刘邦问:“为之奈何”,这可怎么办?张良说,请您想一想,您打得过项羽吗?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沛公默然。”刘邦沉默了好半天才说:“固不如也”,实在是打不过,“且为之奈何”?那怎么办呢?张良说,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请项伯说情。刘邦说,好。 于是,张良就把项伯请进来了。刘邦见面就说,项伯老哥,你看这个事是这样的,这个项将军恐怕是误会我了,这个,我怎么敢背叛项将军呢?我派兵在函谷关把守,那是防强盗的,我怎么会是防着项将军的呢?你帮我说说,帮我说说。项伯答应了,好吧,我就帮你说说吧。于是项伯又连夜回到项羽军中,如此这番地说了一遍,然后说,贤侄啊,这个刘邦,你最好不要杀他。人家是功臣,眼下秦刚刚被我们灭掉,你就杀功臣,这讲不过去嘛。项羽听这话也就答应了。到了第二天早晨,刘邦就带着张良、樊哙这些人从霸上到了鸿门去拜见项羽。刘邦是这么说的:将军啊,当初臣和将军一起在怀王手下当差,接受怀王的命令出击,将军战河北,臣战城南,臣也没有想到,怎么一不小心我就先来了,实在不好意思。不过也好,我不就是很荣幸地又见到将军了吗?刘邦这是装孙子。 这个项羽是个缺心眼的,大家知道吗?一看刘邦装孙子,他就得意了,哎呀,你看看,这个事情本来也是个误会,这都是你手下的那个左司马,那个叫曹无伤的人捣鬼,他这么说,要不我怎么会这样呢?缺心眼吧,项羽一不小心把自己的线人给卖了,所以刘邦从鸿门脱身以后,回到军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曹无伤杀了——“立诛杀曹无伤”,那还不杀他?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鸿门宴了,刘邦最后从鸿门脱身回去了。从这个例子我们就看出来刘邦能够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第二个原因,简单地说就是镇定机智、转危为安。 那么刘邦与项羽和解以后,天下的形势大致上也就定下来了,秦是已经被灭掉了,所以史书上从这一年开始重新纪元,称之为汉元年。这里要解释一下,秦的历法是以十月为首,就是它不是以元月份为一年的第一个月,它是以十月份为第一年的第一个月。那么汉元年还依旧使用秦代的历法,也是以十月为岁首的,所以汉元年十月是这一年的第一个月。 天下定下来以后,项羽就开始分封诸侯,这个时候各路诸侯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一块地盘。项羽封王,一下子封了十八个王。在这个封王过程中,项羽表现得很不公平,和他关系好的他就封个大点的地方,和他关系差的他就封个小点的地方,他不喜欢的人甚至不封,然后项羽自封什么呢?是西楚霸 王,楚霸王就是从这儿来的。项羽自称是西楚霸王,分封其他的这个王那个王,什么齐王、秦王的,给刘邦封了个什么呢?汉王, “汉”这个称呼也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为什么项羽封刘邦做汉王呢?这是范增给出的主意。范增总觉得刘邦是最危险的对手,所以他就跟项羽说,你把他封到汉中去。汉国的国都叫做南郑,在什么地方?就在现在陕西省的汉中市,汉中市旁边有块地方就叫南郑。先把刘邦封到那个地方,然后把关中——原来秦这个地方一分为三——分给了三个从秦朝投降过来的将领,一次封了三个王,因此这个地方从此叫做“三秦”。 为什么这样封呢?就是要让这三个从秦王朝投降过来的王堵住刘邦的路,不让刘邦反扑,就是要把刘邦软禁在汉中这个地方。而且,要知道刘邦的军队都是楚人,把他及他的军队弄到那个地方去长期扎着,他们怎么能安心呢?所以这样安排对刘邦是很不公平的,刘邦也是一肚子气。但是,刘邦很清楚,现在不是自己和项羽叫板较劲的时候,所以他强咽下自己的泪水,吞下了这颗苦果,叫做“打落牙齿往肚子里面咽”。 到了汉元年的四月,各诸侯王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叫做“之国”。之乎者也的 “之”,“之”就是去的意思,大家到自己的封国去,刘邦也往汉中走。这时候,张良就来向刘邦告别,说,我本是韩王的人,我现在还要回到韩王的身边去。临走前我有一个建议,您呀,最好烧掉栈道。栈道是怎么回事?给大家看一个图,这块地方就是汉中,这块地方就是南郑,这个地方是咸阳,从咸阳到汉中那个路是不好走的,很多地方要在山上凌空用木头等材料修一条路,这个叫栈道。张良说,你把这个栈道烧了,让项羽放心,表示你非常高兴、乐意、满足地接受了他的封赐,准备就在汉中那一亩三分地上,老婆、孩子、热炕头了,没有什么野心了。刘邦马上采纳了张良这个建议,把栈道给烧了。 刘邦来到汉中以后,军心极不稳定。因为刘邦的将士都是楚人,原本跟着刘邦出来打仗盼望的是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怎么结果把他们弄到这个地方来了?跟充军差不多,谁愿意在这儿待啊?再一看刘邦把栈道也烧了,觉得刘邦这个人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再跟着他能有前途吗?所以他手下的将领、兵士一批一批地逃亡,其中就包括之前来投奔刘邦的韩信。萧何发现韩信逃走又连夜把他追了回来,让刘邦拜韩信做了大将军,这就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当了大将军以后,就对刘邦说,大王,我们不能待在这儿,你愿意待在这儿吗?刘邦说,谁愿意待在这鬼地方,我不是没办法吗?韩信说,办法是有的,关键是看时机。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刘邦问,为什么?韩信说,现在军心思归,天下未定,就是说现在天下还处在一个纷纷乱乱的时候。韩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项羽封了这些诸侯以后,很快在齐这个地方——就是山东这边,就乱起来了。项羽当时封王的时候把齐像秦一样一分为三,封了三个王。这三个王互相是不服气的,而在灭秦斗争当中最有功劳的一个是齐国原来的丞相叫田荣的,项羽却不封他,因为项羽不喜欢他。这时田荣就开始闹事,齐国被闹得一塌糊涂,最后是反了。项羽就带兵去平定齐国,这大概是汉元年八月份的事情。韩信说,这是个最好的时机,一旦天下定下来,就没有人再愿意打仗了。现在是有人愿意打仗的时候,我们现在应该马上出关。刘邦说,现在我连栈道都烧掉了,怎么办?韩信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八个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当然,我得给大家交代一下,这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史记》里面没有记载的,实际上是小说家言。这是汉元年八月份的事,从此揭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的帷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刘邦能够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第三个原因:在逆境面前保持坚定的信念,又有出奇制胜的策略。 刘邦出关以后,一度战争并不顺利。他最早曾经是顺利的,因为他是乘虚而入,项羽带着人马在齐国那边忙活,南边这里他根本没空控制。所以刘邦带着军队一路凯歌,一口气打到什么地方了呢?他打到了彭城。彭城是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江苏省徐州市,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国都。这可以说是刘邦非常大的一个胜利了。刘邦的军队打进彭城以后就不客气了,吃吃喝喝,大摆酒宴,把项羽储存在彭城的好酒都给开了坛,是日夜酒会。项羽听到这个消息,当然不能容忍了,那小子敢端了我的老窝?于是他带了一班人马,都是精兵强将,从北方南下反扑回来和刘邦决战。
这个刘邦打仗确实是不如项羽,项羽这个时候人数虽然比较少,结果还是把刘邦打得落花流水。这场战争打到什么程度呢? 打到刘邦一方死的人有十万之多,这十万人的尸体掉到河里面,把一条河都给堵住了,变成一个拦洪坝了。都到这种程度了,刘邦差一点要全军覆没了。 这个时候全靠老天爷帮忙,突然刮起了一阵飓风,这个风是朝楚军的方向刮的,刮得飞沙走石,不见天日,楚军都睁不开眼睛。在这个关头,刘邦才带了极少数人逃出重围。刘邦从彭城往沛县跑,他想着自己的家小,因为他还有父亲,有老婆,有孩子。刘邦有两个孩子,是吕后生的,一个是后来的汉惠帝,一个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刘邦想把家小接过去,结果等他跑到沛县后,发现吕后和刘太公都已经找不到了,只找到了两个孩子。刘邦就把这两个孩子装到车上,由他的车夫夏侯婴赶着马车逃命。半路上,刘邦觉得车跑得太慢了,想减轻负担,情急之下他甚至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推下车去,夏侯婴立即勒住马跳下车,把两个孩子抱上车来又跑。跑了一段,刘邦又觉得车速不行,又把两个孩子推下去,夏侯婴又跳下去把这两个孩子抱上来。一共三次,最后夏侯婴说了,大王怎么能这样?事情再紧急,我们不能把车赶快一点吗?刘邦这才不再把孩子推下车去,可见当时刘邦的情况狼狈到了什么程度,也可见刘邦这个人心狠到什么程度。至于他的父亲刘太公和他的老婆吕后,当然做了项羽的俘虏。所以说刘邦对项羽的战争并不是那么顺利。 这期间,其他的诸侯王也纷纷闹起了独立,而且这些诸侯王都是朝秦暮楚的,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一会儿倒向刘邦,一会儿倒向项羽。刘邦和项羽双方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拉锯战,一会儿这边胜,一会儿那边胜,这样一直打到汉四年,楚汉两方处于胶着状态。这个时候,主战场上就是刘邦的军队和项羽的军队在对峙,其他那些人在观望。而刘邦手下的大将军韩信把齐国已经拿下来,也在观望。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项羽就有些焦躁了,因为项羽的粮食已经不够了。他就出来跟刘邦说了这样的话:刘邦,现如今天下战事频仍,战乱不已,不就是因为我们两个吗?不就是我们两个都要争着当老大吗? 那么这一场弄得天下百姓都不得安宁的战争不就是你我两个男人之间的事吗?你如果是个男人的话,你出来,我们两个决斗,好不好?不要再把大家都拖进去,好不好?这个建议,刘邦肯定不会答应,对不对?项羽是什么人呢?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是 “力能扛鼎”。他们两个要是决斗的话,项羽一巴掌就能把刘邦的脑袋给打下来,刘邦怎么能够答应和项羽决斗呢?刘邦就咯咯地笑道,小兄弟,我这个人喜欢斗智,不喜欢斗勇,你少来这一套!项羽说,你出来说话。刘邦说,我出来说话。刘邦就打马向前,说,项羽你不要太嚣张,我刘邦来征讨你,那是正义之师,因为你犯下十项大罪,然后一条一条开始数。 刘邦公布项羽哪十大罪状?一、背信弃义,不让刘邦王关中;二、矫怀王令,谋杀卿子冠军宋义;三、违抗王命,擅入关中;四、焚烧秦宫室,挖掘秦皇陵,掠夺秦财物;五、杀秦降王子婴;六、活埋秦降兵二十万人;七、封赏不公,逼人造反;八、掠夺他人领地;九、谋杀义帝怀王;十、弑主,杀降,不公,失信,大逆不道,天下不容。第一项事情你什么做得不对,第二项事情你什么做得不对,第三件事情又怎么做得不对……当然项羽确实有一大堆做的不对的事:比如说把那个楚怀王给谋杀了,肯定算他的罪状;他分封诸侯不公平,肯定也是他的罪状。刘邦一路数下来,数了项羽十条罪状,然后说,像你这样的人,我是代表天下人民来征讨你的,不征讨你征讨谁? 项羽哪受得了这个?勃然大怒,拉弓射箭,一箭射过去了,正中刘邦的前胸。刘邦的这个部位中箭了,他本能地一下就弯腰下来了,一弯腰手就扶住了脚,然后他大喊了一声,臭小子,你射了我的脚!实际上他是被射到胸了,但他反应很快,掩饰一下就回去了。 回到军营,刘邦发现自己这个伤很重。大家都说,不行,您不能养伤,赶快敷点药,你出去再巡逻巡逻。刘邦就敷了点药,坐上战车又在军营里面巡逻,表示我刘邦没事,以稳定军心。 这个故事它很能说明一些问题,能清楚地看出项羽所表现出来的确实是韩信批评他的,是匹夫之勇——两个集团军作战的时候,你搞什么单打独练、决斗这种事,是你想不出招来了。刘邦确实在智力上更胜一筹。所以在这里我们又看到刘邦一步步走向胜利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第四个原因:在强敌面前保持昂扬的斗志,又有随机应变的方法。
到了汉四年的九月,这个仗就打不下去了,刘邦没有能力完全吃掉项羽,而项羽的军粮也已经不够。这个时候两家就开始讲和,就是谈判。最后双方决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为楚。鸿沟在哪里呢?在现在河南省的中牟,这就是有名的 “楚河汉界”。我们现在下象棋,棋盘上还有一条“楚河汉界”,就是这个鸿沟。这个和平协议达成以后,项羽便归还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然后带着自己的人马回到东边,回他的楚国去了;刘邦集合自己的人马也准备回西边去。这个时候张良和陈平就对刘邦提出一个建议,说,我们不能回去。“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我们汉国已经得了大半个天下,其他诸侯也都拥护我们,项羽那边兵已经疲惫了,粮食已经没有了,这是上天灭楚之时,如果您不趁机把他灭了,那就等于养虎为患啊,迟早会伤着自己。刘邦接受了这一建议,在汉四年十月引兵东进,一路打了过去。 这个时候刘邦还是没有能力消灭项羽的,因为其他的诸侯还在观望。于是刘邦又问张良:“为之奈何?”这个事情怎么办呢?张良说,你现在只有这样了,这叫做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你现在得舍得孩子,你得答应韩信、彭越这些人,对他们说如果他们一起来合兵灭楚,灭楚以后咱们平分天下。刘邦说,可以,就答应他们。于是刘邦就开始封官许愿,说,韩信如果灭了楚,哪一个地方归你了;彭越灭了楚以后,哪一块地方归你了……你们来吧。韩信和彭越两个人接到这个许诺后说,那我们就去吧。于是韩信从齐这个地方南下从临淄走高密过来,刘邦自己也率领军队也赶过来,彭越的部队也过来,还有项羽军队里面有一支叛军也过来,把项羽团团围在垓下。然后又让士兵们唱起楚国的歌曲,使项羽陷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最终将项羽消灭于乌江。刘邦就这样夺取了全国政权。 汉五年二月,刘邦在现今山东省定陶县这个地方即了皇帝位。当时是由楚王韩信 (这个时候韩信已经被刘邦改封为楚王)等七个诸侯王领衔上了一份劝进表,劝刘邦当皇帝。刘邦说,这不行啊,我听说从古以来能够成为帝的人都是贤德之人,我刘某何德何能,哪能当此尊号呢?你们一定要把这顶高帽子往我头上盖,那我以后可怎么做人啊?韩信这些人就再去劝进,说,您看强秦也灭亡了,项羽也灭亡了,天下都已经安定了,我们这些追随大王打天下的人不是封王就是封侯,只有大王自己没有尊号,这怎么讲得过去呢?这怎么取信天下呢?这怎么能让人放心呢?刘邦说,既然如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刘邦接受皇帝尊号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史记》的版本,一个是《汉书》的版本。《史记》的版本上刘邦是说如果这样对国家有利,那么可以接受;《汉书》的版本上刘邦是说如果我当皇帝对人民有利,那我就勉强接受。总而言之,刘邦最后当上皇帝那是为了国家人民,不是为自己。在“为了国家人民”这样的一个旗号下,原先的刘季,此刻的刘邦,当上了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刘邦夺取全国政权以后,曾经和他的群臣一起议论:我刘邦为什么会成功?项羽为什么会失败?群臣们提出了一些原因,但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这条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看下集《汉代风云人物·刘邦成功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