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宪文,史宪文讲师,史宪文联系方式,史宪文培训师-【讲师网】
国际思索引擎首席科学家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史宪文:史宪文精解“时间”(Timetable)
2016-01-20 39232
这是世界商务策划师联合会WBSA主席史宪文的手笔,大家分享: 哲人说,世界上最有权力的是时间!时间不等人,时不我待。 接续步骤与程序,策划思维的第九个要素就是时间,在硬读格式上的对应语句是“经过……时间努力”。步骤是“通过”的,时间是“经过”的,在步骤上可以停下来,可通过也可不通过,而对于时间我们必须经过。 策划思维中的“时间”要素是指策划方案的决策、贯彻、执行预计所需要的时间。 策划所要预计的时间大体上包括三个时段:决策时段、贯彻时段、执行时段。 策划的结果是决策预案,把决策预案变成决策方案,需要审批过程,除非策划者本人兼任决策者,否则策划者需要把决策预案报给决策者审批,甚至在多阶组织中,还要层层报批。1980年,某航空公司维修人员更换飞机的一个螺丝钉就需要五道审批程序,更何况决策一个销售方案了。许多策划方案的失败,并不在于策划方案本身,而是在层层报批过程中,策划方案所涉及的要素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决策者看到策划方案时,方案已经过时。中国某大型国有服装公司,总经理于2003年接到一个待批的策划方案,这个方案起草于2000年,当总经理在这个方案上批示“中国已经加入WTO,方案不具备可实施性”时,第二个策划方案与第三个策划方案已在报审的途中!所以,先进的企业在决策管理方面有一条规定:提案人有权跟踪审批过程,可直接向即将行使决策权力的审批人通报与策划方案有关的最新情况。 面对新经济,决策的时段往往占去了很多的时间,所以,国际上套用“二八法则”有一种说法:企业家应把80%的精力用在策划决策,20%的精力用在操作实施。这种说法在美伊战争中得到了全世界的见证:卫星定位瞄准的时间很长,打击目标只需要按下按钮。 策划方案变成决策方案后,还不能马上实施,还要“贯彻”——使执行者明白策划方案和决策意图。除非决策者本人就是执行者,执行过程中不需要其他人参与,否则,就必须就相关内容向执行者贯彻。贯彻所需要的时间与四个因素有关:一是执行人素质高低,理解能力决定贯彻的效率;二是执行人是否意愿,也就是执行人是否情愿执行决策,所以,贯彻时段的长短也是衡量企业文化好坏的重要指标;三是策划方案的复杂程度,越是复杂的方案,理解起来越需要较长的消化时间。有些策划方案在贯彻之前,不惜采取试点的方式,给执行者实战体会的机会。四是管理权限的层级,层级越多,贯彻所需的时间越长。所以,在市场化与全球化时代,企业普遍需要减少管理层级,提高扁平度,使决策层与执行层的距离尽量近,最好是“零距离”,执行层直接参与决策,当然,这将对执行层的素质要求更高,人力资源成本更大。 决策、贯彻之后,才是执行时段。我们说策划的三个特征之一就是“相对超前性”,有些企业策划方案形成之时就已经不具备可操作性了,因为等到决策与贯彻结束,市场机会已经失去。所以,我们看到的成功策划案例,多数情况下是企业主直接操作的,不需要别人参与的,这样的策划方案几乎不需要决策与贯彻时间。微软收购雅虎不需要职工参与,执行过程主要是高层谈判;而柯达向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产品彻底改造,还需要进行管理方式的变革,“360度考核”几乎涉及全体职工,光贯彻动员就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快鱼吃慢鱼,若不是柯达策划得超前,就有可能因为改革慢半拍而全军覆没,互联网技术环境的进步不等人,富士等其他竞争对手也在快马加鞭追赶信息时代。所以说柯达策划的超前性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 在执行时段,步骤越多,决策点越多,执行所需的时间就越多。这是因为步骤之间的连接需要判断,判断消耗时间。如搞庆典活动,“发布期待”结束后,再启动“广泛动员”,这时,就要判断“发布期待”是否充分,邀请参加庆典活动的对象是否已经有所期待?若发现被邀请者中许多人尚未收到庆典消息,或者虽然收到了庆典消息,但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产生参与的兴趣,那么,第二步的“广泛动员”就难以开展。 在执行时段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再接耗时”。所谓“再接耗时”现象是指在暂停执行的情况下,实际停顿的时间比待命时间长。前一个决策点执行完毕,并不马上启动执行后一个决策点,意外暂停,则在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启动执行后一个决策点,所需要的时间比原来预计所需要的时间更多。因为再启动之前,需要对前几个决策点执行过程进行回顾,回忆占用了时间。这不难理解,软件程序开发到中途,因为某种原因,经理要求开发小组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工作,过了几周,经理又命令小组继续开发这个程序,开发小组在继续开发前,需要拿出很长时间从头学习原代码。所以,执行讲求一鼓作气,正如中国古代《曹刿论战》中所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所以,对于复杂的策划,预计时间要留有余地,怀着急切的心情进行时间预计,往往会预计时间不足,在时间不足的压力下,一些步骤做得不充分,可能会造成返工,结果,时间越紧张,浪费的时间就越多,时间就越发显得不足,所谓“欲速则不达”。 是不是预计时间越充分越好呢?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回答。“再接耗时”现象引出了一对儿重要的时间预计原理:“紧迫充分原理”和“充分不足原理”。这两个原理是相通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学术上把这两个原理合称“时间紧张原理”: 所谓“紧迫充分原理”就是指时间预留越少,反而时间显得越充分。所谓“充分不足原理”就是指时间预留越多,反而时间显得越不够。老百姓常说,时间是抢出来的,效率是逼出来的。日常生活中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举办婚礼,考虑事情越多,越准备越没底儿。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原来,复杂的事务反映到决策环上,各个决策点有着非线性联系,第一个决策点可能与第四个决策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在婚礼庆典上,“发布期待”可能与“一举推出”有着内在联系,“发布期待”有承诺,例如,来宾可共同制作、共同分享巨大的蛋糕,这个承诺要在“一举推出”的婚礼现场兑现,这样一来,事情就复杂了。婚礼操办人员是临时组成的,时间拖得越久,人员变动越大,跨决策点联系就越容易中断,面对这种情况,快速执行,保持操办人员队伍稳定,就容易保持执行效率。 这里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紧迫充分原理”并不是主张预留执行的时段越短越好,“充分不足原理”也不是说执行时间预留得越多则越不足,而是说执行策划方案不能拖泥带水,要“紧张”起来,尽量减少“再接耗时”现象的发生,所以,我们把这两个原理合称“时间紧张原理”,意在形成最大限度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紧张效应”。汉语中的“紧张”一词具有辩证法意义,“紧”是缩小,“张”是扩大,越“紧”就越“张”,越“缩小”就越“扩大”,越节约时间,就越富有时间,节约一个时辰,富余两个时辰。 上述是从主观上讨论的时间预计问题,接下来我们从客观上讨论时间预计问题。 关于主观与客观的两个时间概念,我们举个例子:某中国食品企业生产10吨月饼需要30天时间,三月份就研究好了配方和包装,四月份生产,五月份就可以上市了,可是,市民要到九月份(阴历八月份)才能买月饼,因为月饼是中秋节食品,等到中秋节,这些月饼全坏了。 可见,时间虽然是主观决定的,但必须考虑客观时间因素。在商务策划中,需要考虑的客观时间,概要地说,主要分六类: 1、自然时间,即自然规律所确定的时间。如,一年24个节气,农业开发必须参 照;“猫三狗四猪五羊六……”说的是牲畜怀胎时间;长江中下游隆冬季节末期偶有东南风起,诸葛亮正是借助这个客观时间,巧助东风,火烧赤壁。 2、 历史周期,即历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如,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 言》由在费城召开的第二次大陆会议批准,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1876年7月4日,借美国独立100周年纪念日,早已建好的波士顿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赢得了广泛的新闻效应。 3、 法定时间,即法律上规定的时间。如,中国商标法规定,商标申请需要18个月获 得是否批准的答复。所以,要想在中国市场进行品牌经营,从新商标设计,到正常使用该商标,最少需要18个月的时间。美国四年一次总统选举,自2002年法国总统任期由七年改为五年,这对政府政策的连续性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全球一体化,各种“国际日”越来越多。 4、 技进时间,即技术进步所展现的时间规律。如,根据长期观察,集成电路芯 片上电路数每18个月增加一倍,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它对IT产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5、 节日时间,即民间节假日的时间规律。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 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荷兰花车游行日,印度的丰收节……。 6、 活动周期,即各种组织规定的具有周期性的活动时间。如,每四年一届的奥 运会,每年一届的世界经济论坛(也称“达沃斯论坛”)等。 这些客观时间对市场活跃度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它们共同的影响使市场也像节气一样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商务策划必须符合市场的节气规律,主观努力若得到市场节气的响应,则可事半功倍。 所以,时间预计除了遵循“紧张原理”外,还需要遵循“天时用时吻合原理”。所谓“天时用时吻合原理”是指策划实施最终实现目标的时间恰好可与市场节气合拍。2007年史宪文策划在大连创建“思想公园”,公园里展示着世界级企业家脑图,公园蓄势待发,推出时间恰好是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召开前的一周(9月1日),立刻成为媒体报道的重要新闻,乘此势头,快马加鞭,扩建“创意产业园区”,于11月11日落成,再次成为焦点,因为再过四天就是中共十七大开幕式,而创意产业恰和大会精神合拍……。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和中共十七大开幕,这是两个不可多得的天时,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响应力,为项目节约建设成本、宣传成本、品牌塑造成本具有重大帮助,甚至能决定项目的命运。天时与用时相互吻合,这种说法并不务实,多数情况下是“用时”服从“天时”,主观努力服从客观制约,这也许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的又一种解释吧。 所以,“时间”要素最好用“天时”表述,“经过3个月时间”远没有“经过至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召开的时间”具有价值。 “天时”与“用时”是两个时间,除了这对“双时”外,“虚实双时”也经常被使用。所谓“虚实双时”就是指两个时间预计,一个是真实的时间,一个是虚设的时间。真实的时间往往藏于内心,而把虚设的时间对上汇报或对下传达贯彻。领导人向下传达贯彻的时间往往比真实的时间紧迫,以遵循“紧张原理”,实现“紧张效应”,万一不能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还有余下的时间起到保险作用。而对上级汇报的时间往往比真实的时间长,防止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有的时候会出现“三时预计”,对上、内心、对下三个时间。不过,人们对时间预计多很敏感,透过虚设时间,能够判断出真实的时间,这对于策划的贯彻与执行很不利,所以,“双时预计”必须能够使对方确信虚设时间就是真实时间,所以说“双时预计”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善意欺骗”的动员心理学。 如果不留意,很难发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规划了时间。仔细看,才发现只有四个字与时间要素有关——“天下有变”,如此简单,难道诸葛亮在“善意欺骗”刘备吗?非也,诸葛亮没有对刘备假设时间。那么,如何理解“天下有变”? 这四个字的关键在于“天”上。什么是“天”?当时社会在心理上还是归属汉王朝的,刘备的对手曹操一直打着兴汉的旗号征讨天下,诸葛亮认为迟早有一天曹操会改朝换代,最起码曹操在临终前也会过一把皇帝瘾,那时,老百姓就会群起反之,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再进行战略冲击,里应外合,就能一举成功。可见,这“天”是指社会心理,是指老百姓的人心向背,得人心者得天下。事实上,后来曹操没有上当,文武全才的曹操甘心“贴牌经营”,当他的儿子曹丕登基的时候,民心已经发生了变化,对曹魏的统治已略显习惯,加上曹操时时刻刻顾及了百姓利益,最终“天”没有变。这是后话,我们不再多谈。在制定《隆中对》战略的当时,诸葛亮的“天下有变”有三层深刻的含义:一是诸葛亮断定短时间内“天”不会变,刘备展开步骤的“用时”不会受“天时”所限;二是未来“天变”的可能性非常大;三是如果“天变”,自身努力与市场响应力共同作用,足以能促成目标实现。所以说,诸葛亮在“时间”要素规划上遵循了“天时用时吻合原理”。 专业策划师还应注意到:运用创新方法对“时间”要素的确定具有重大的帮助。例如,运用了“背景转换法”,实际上“背景”的时间就成了“天时”,“思想公园开业”的时间要服从“首届夏季达沃斯开幕”的时间。 “时间”要素之后,就是“目标”要素,也是策划思维最后一个要素,前面所有的思考都是为了这个最后的要素,如何确定好目标呢?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郑州站 z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