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楮先生您好!请问“风水”二字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楮博士:我在上文《为风水正名》一文中已讲到“风水”在汉代以前亦称形法、堪舆、阴阳、地理等。至晋代,才出现“风水”一词。它源自郭璞之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止,藏风次之。”从中可知:“风水”一词讲的是怎样“藏风”和“得水”,丝毫无一点悬念色彩。我认为:古人最初的“风水”观是为了寻找一个有“清风”——新鲜空气和有“碧水”——清洁水源的地方,来作为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居住地。因为风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两个条件。晋代以后,“风水”观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一部分向天、地、人、建筑更趋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一部分则向悬崖神秘或半知曲解的方向发展。因此,对“风水”二字要科学辩证地去理解它,汲取精华,剔除糟粕。
问:古书常见“左青龙,右白虎,北玄武,南朱雀”这是这么回事?
楮博士:古今中外的所有国家和民族都有过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即认为:“万物有灵”。因此中国古人把天上的二十八宿也看成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四个方向的四种有灵动物星座。后来又把它们运用到军队的布阵指挥上去了,并用画有四种动物的旗帜来作为东南西北四军的标志信号。到仰韶文化的墓葬中就出现人的遗骸两边有“青龙白虎”的图案了。这就是风水文化“四灵象”的由来。即:北山为“玄武”;东山(或河)为“青龙”;西山(或路)为“白虎”;南山(或水)为“朱雀”。它只是一种比喻化的表述,就像把一些星座比喻为大熊座、仙女座、牛郎、织女、天河等。
问:请谈一下古人是怎样运用风水文化进行选址、布局、建筑的?
楮博士:在《诗经》中,就记载了公刘运用风水文化来选址的:“即景乃冈(登山冈看全景),相其阴阳(辨别山南山北,水南水北),观其流泉(细查水质);度其濕原(研究水质),度其夕阳(观察日照)。又如商代首都殷墟——小屯村、武官村、侯家庄,均在黄河支流的汭位上,即在不会遭受洪水冲击,水流曲折平缓的位置上。这样的“风水宝地”,是古人洗涤、灌溉、取饮、渔猎、放牧、舟船、防守等方面都为最佳的地段。反观现在一些地方在江河边建筑的选址和布局,竟有许多弃汭位不用而大选凶位(易遭水患之地)的情况,可谓比比皆是,触目惊心。
问:听说现在港澳台和一些发达国家都有许多风水建筑,是这样吗?
楮博士: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目前国际上“风水文化”最盛的是美国,其次是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譬如,典型的有香港的中银大厦,是贝聿铭大师设计的。它像一把三刃刀,使周围的人们恐慌不已。港督府正对一刀面,至今也无人敢居住。汇丰银行对着另一把刀面,无奈之下,竟在楼顶架起两面大门对准中银大厦的“刀刃”。为了门无一尖,又在汇丰银行的大楼外围装上了道口钢箍,以“刀枪不入”。又因为风水文化源于《易经》,所以像韩国的国旗、国徽用的也是太极、八卦和阴阳五行的图案。它的首相府——青瓦台,即选在“北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的风水宝地,并且连建筑也依照这一格局布局建造,可谓是环境与建筑交相辉映,堪称杰作。新加坡应用中国风水文化,遵循其“青山与碧水,环境与景观”的原则,建造了一大批位于“风水宝地”上的有益于生理基本需求和心理愉悦健康的现代化居住、办公建筑,可以说是古为今用,中为洋用。
问:请问什么才是正宗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
楮博士:首先是必须要以古代的风水文化书籍作为正宗的基础。它是对就对,是错就错,一是一,二是二,不可凭空妄说。其次是要挖掘风水文化中的精华及合理内核。比如古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什么呢?古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我们现在用科学研究可知:一个地方的土质、水质、矿物、微量元素甚至细菌病毒以及天文、气候,都会对这个地方的人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甚至于人的基因结构。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地球上的不同水土,会“养”出多种不同肤色的人种来。又如古人说:“夹竹桃,夜来香入卧室,凶。”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这些植物在没有光合作用的情况下,会吸附大量氧气并散发大量二氧化碳,这当然是“凶” 了!这些就是正宗的风水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使人的生理居住环境和心理活动环境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从而创造出与人类一样有生命、会呼吸的与人类相随一生的“生死伴侣”——健康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