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的族际互动律可以知道,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必然是在某种动力的驱使下,通过民族之间的互相接触、相互作用来实现互相改造和相互促进。追求利益是壮汉民族融合的基本动力之一,或者说,是利益的需求导致了壮汉民族融合。由此可知,壮汉民族融合的速度,与壮汉民族利益需求的强度有关。规律的最大效用是指导实践,那么,在和谐语境下,壮汉民族融合将出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
民族融合发展到今天,壮汉民族的互动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同时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等层面的全面交汇。改革开放30年来,壮汉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空前增强。改革开放前,囿于生产活动范围的狭小,壮汉民族间的交往十分有限。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打破了民族和地区的界限,使壮汉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批的汉族人员来到桂西壮族地区从事经济活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对两族的经济文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壮汉民族融合提供了巨大的互动机遇和空间。
族际互动的最核心的成果,是民族文化整合。壮汉民族互动推动了民族文化整合,从彼此民族中吸收了某些文化元素,充实改造自身的民族文化,从而给原有文化以新的成分、新的面貌,促进民族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文化吸引力成为壮汉民族之间互动的第二个基本动力。正是文化互动使壮汉两个民族更频繁接触和长期交流,既丰富和发展了民族具有个性特点的传统文化,又增进壮汉两个民族的文化认同,使壮汉两个民族形成了十分稳定的相同的文化心理素质。
互动交流加速了壮汉民族融合。壮汉民族是以文化来区别的,两个民族之间有不同的文化,倘若两个民族间不能找到文化的共同点,不能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学习和借鉴彼此的文化成果,那么民族的藩篱就很难打破。反之,若壮汉民族之间能够有文化的交流与认同,那么民族之间的差异就会被认同感、和谐感所淡化而相近相亲。众所周知,时代已经进入一个民族文化繁荣的时代,随着互联网及各种先进的传媒方式大踏步地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社会上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广泛而全方位地接触到各种文化元素。各民族之间能够自由地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广泛的交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壮汉民族的文化融合自然也可以无阻碍地自由进行,各种文化的新元素可以自由地引入,完全可根据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需求来重新设计,使原有的民族文化体系得以扩展,使民族文化走向辉煌。如此一来,由于时代环境的相近性,壮汉民族在不断更新的民族文化上将不断靠近,文化认同上不断强化,文化差异性逐渐消失,民族文化融合将获得极大的推进。
壮汉民族融合的反客为主律告诉我们,族际间对来自另一民族的新文化元素的改造一旦完成,该元素就会逐渐成为本民族的固有成分来保有和发扬。随着民族间文化新元素互相交流、吸收消化的不断积累,其结果必然就是两个民族的不断融合同一,最终同化。如今,建立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各民族共同的发展目标,和谐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元素,也已经成为壮汉民族文化的崭新融合点,因此,构建和谐民族文化的过程也将成为壮汉民族和谐交融的过程。但这次对和谐文化的整合与以往不同,和谐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壮汉民族所共同拥有的,是两个民族的文化共识,壮汉民族是和谐文化的共同主人。因此,和谐语境下的壮汉民族融合必然会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特质,它将使两个民族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追求,有更全面的文化认同,产生更大的情感交融,激发出更强劲的民族融合的需求和动力。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民族和谐理念,体现民族和谐精神,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民族文化形态和民族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民族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促进民族的和谐融合。和谐的壮汉民族直接关系到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广西的社会稳定,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管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多有“夷夏之别”的观念和大民族主义思想的桎梏,但中国文化中的“和”、“合”精神,冲破了民族界限,推动了壮汉民族的融合。和谐精神是壮汉民族融合的强大的文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