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东,彭小东讲师,彭小东联系方式,彭小东培训师-【讲师网】
中国广告传媒实战培训导师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彭小东:中国广告传媒公司被搞垮的32种死法,你还能活多久?
2019-12-02 2679

2019年已经接近尾声,2020年即将到来,2020年非常关键是新的10年的开始,您真准备好了吗?我们知道在中国每年有上百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这个数字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尤其是最近这一两年中国不少民营广告传媒企业生存更加的残酷和艰辛,迷茫困惑以及无奈,大的市场经济环境,新媒体碾压,政策风险,拆除广告位,人员不好招不好用和不好留尤其是90后,成本上升,利润压缩,同行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竞争,广告主越来越理性,观望和等待。广告销售模式盈利模式广告传媒团队老化,因此关门倒闭,跑路的不在少数,特种是民营户外广告传媒公司中的很多中小广告传媒公司起步低,人员及管理者老板自身素质不高,没有核心竞争力,甚至没有规章制度,管理,人才,团队,考核等等;我认为原本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这也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但也有一些广告传媒民营企业的倒闭则是一种非正常“死亡”。



虽然有不少人在研究民营企业的成功之后再掉过头来研究其失败,但却很少有人作系统分析,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研究它们是怎样“死”去的。倘若细细地品尝其中的各味,忽然觉得,一旦能总结出来,于人于己都是颇有裨益的。企业就如同人一样,如不能精心照料,任凭其风吹雨打,则少不了要得病。生病后又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很快会病入膏肓。我们做的则是为了预防,就像人生病一样要先预防其实也是有征兆的,彭小东导师认为:真正的智者都是以终为始,才能让企业活得更好;标准主要3个;健康、长寿和值钱!任何一家广告传媒公司,品牌,媒体,专业,人才,团队都很重要,业绩为王,数据至尊,利润说话,广告效果以及真正的广告主大客户才能使我们真正生存下来活得下去。商业模式决定业绩利润,管理模式决定业绩价值,资本模式决定业绩规模---彭小东。

中国广告传媒40年,关于中国广告传媒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死亡尤其是中国民营广告传媒企业,我23年的一线实战实操经历和16年的广告传媒业界提升利润倍增培训咨询生涯,经历过太多也见过太多,我将毕生关注广告传媒这个行业和产业以及该领域,也非常感恩感谢各位对我的认可,赞誉和选择,尤其是我在2016年12月19日写下自己的第一篇《广告传媒公司死亡之道(一)》时当时有很多人关注转发和评论以及留言希望我能坚持下去并且追问什么时候有(二),因此有了2017年11月30日《深度解析中国广告传媒公司的死亡之道(二)》,2018年11月26日《中国广告传媒公司都是怎么死掉的!三四线城市广告传媒公司还怎么活下去?(三)》(皆见"媒”微信公众号);每到年底我就会做一次盘点或者总结以及自我反思,这是我的第4篇文章。


公司倒闭死亡的8大前兆:

01、领导只顾着自己挣钱,不顾员工的死活。

02、为了完成指标玩命的拿单,即使是赔钱的单。

03、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出奇的高。

04、企业领导拉帮结派,内耗非常严重。

05、专业优势和价格优势消失。

06、公司员工不忠于企业挣黑钱。

07、士气低下,员工混时间。

08、广告效果持续严重下滑,不改善。

2018年猎云网不完全统计了当年倒闭或者停止运营、退出市场的创企名单。


这份名单警醒着每一位创业者,我们看看中国的广告传媒企业尤其是民营广告传媒企业被搞垮的各种死法:

1、病死

这类广告传媒企业要么是先天不足,——内部机制不健全;要么是机制老化,——按部就班,诸如论资排辈、荣辱“难”共、毁誉相争,权益不公;要么是高层分裂,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对手各个击破。总的来说是由于肌体内部产生了病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久疾而终,是为病死。市场经济讲的是优胜劣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是前有封堵,后有追兵,企业不堪挤压,市场份额越做越小,人才越走越少,效益越来越差。利润越来越薄,价格低,市场烂,企业死;彭小东导师的观点,做企业千万不能原地踏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做企业是不进则退,要懂斜坡体理论,做企业就像在斜坡上滚铁环一样,不上就下但绝不可能原地不动!

2、挤死

由于力量对比的悬殊,国有资本和外国资本同行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多重挤压下,迫使你不得不退出这个行业,被“挤死”了。尤其是我们很多中国的民营广告传媒企业最初创建或者成立公司是被逼和胆子大有客户就敢开公司,以及勤奋和坚持,真的没有任何的实力更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只要市场环境不好就会很危险!

3、拖死


有些广告传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始终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不善,导致成本上升;分配不公,导致士气低落;企业没有创新能力,导致企业媒体资源长期空挡;职业经理人玩过程,老板玩形式,好大喜功,导致企业资产流失严重。这里,我给大家讲个非常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位朋友办了一家广告传媒公司,并聘请了两位职业经理人去打理经营,他们虽然没有股份,但他们能够在职消费。对他们而言,特别是在2013年之前广告传媒公司赚钱很容易,老板自然高兴,但他们没有分红的份,不加大经营成本更待何时?于是就决定消费买车,买房,买奢侈品,买房吃喝玩乐以及各种的面上和面下的消费,还要换车换房甚至换老婆换情人,并一个劲的在职消费。钱是赚来了,眨眼又不知去向,老板没有红利可得,这企业还能办的下去吗?还有一家全国性的集团公司,子公司老总一多半都是职业经理人,这些人很厉害,一上手就把你投资人套牢,钱他们挣着花着,客户资源紧紧地攥在他们自己手中。他需要多少你都得投入,他掌握资源,你不能轻易换他。

否则你的损失会更大。当你的考核体系标准制订不到位的时候,你的利润指标制订偏高的时候,一开始他不说他完不成,变着法儿的应付。拖一个月是一个月。你不会去为几百万、上千万,轻易去撤换一个人。等到他即使玩不下去了,他也不会去跟你说,跟你说了他就没有得干了,玩到一定时候就再找找原因,反正拿你的高工资,拿你的年薪,长此下去,企业就会被拖死。仿佛投资者成了无限责任承担者。无限地被他拖着走,此外你还要承担道义的责任,投资的责任,社会的责任,这是民营广告传媒企业最拎不清的地方。本来投资到位后,我就问你要回报,你做不下经理人了,我就得咬着牙斩仓、割肉。但是投资人一般做不到,尤其是民营广告传媒企业多半是讲感情的,他很难做到这一点。又要照顾自己的社会影响,又要照顾什么兄弟感情,结果人家觉得是你非要他做,你老板只要还愿意给钱,他当然去玩了。最后是老板也被拖死。

4、找死

主要原因是决策错误,当一个公司对项目的决策,犯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时候,这叫做自己找死。比如说,自己所选的项目与人才结构不匹配,与自己的实力不匹配,与自身的能力不匹配,与自己的企业文化,团队文化,公司文化,人才文化不匹配,特别是再犯一些已经犯过的错误,犯一些不该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没有人要你这么做,也没有谁命令你一定要干这个项目,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低级的错误,不仅对项目判断不了,对自己也判断不了,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这叫做找死。比如,某著名的广告传媒企业,在一个自己熟悉的行业刚刚有所进展,在人才结构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冲入直播,APP,演出市场,并在市场虚假信号的误导下,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特别是一些广告传媒公司在广告传媒上赚了钱又投重资直入房地产业,使资金需求迅速放大了几倍,远远超过了自身的随能力,结果原有的阵地丢了,广告传媒公司也垮了,房地产也只好留下一个个的大坑。


5、压死

在民营广告传媒企业里面有很多这种现象,盲目地扩张,贪多求大,不注重基础建设,不练内功,内部管理混乱,虽自知效益低下,却敢去大笔贷款,甚至不怕高息贷款,宣称利润等于贷款减掉利息。自己找来巨额负债甚至民间借高利贷,前几年在成都我就认识一家户外广告传媒公司的创始人为了拿媒体资源和修建媒体在民间借高利贷,最后被人追杀,到现在这个老板在哪里还是没有人知道,结果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孰不知贷款终归是要连本带利归还的,最后,企业就被自己找来的巨额负债活活压死。到头来落了个损人又损己的下场,目前玩高铁和地铁的广告传媒公司尤其要注意。现金流是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现金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利润更重要。在国外,尤其是资本市场,对现金流是格外重视的。而国内有相当一部份广告传媒民营企业,往往会忽视这一点,故而导致因为现金流中断,而使企业在对外经营在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内部财务却难以为继,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讲得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居然还有些广告传媒企业热衷于挂新三板和玩融资,其实我认为这一定要慎重,资本是带着血腥的逐利而为,业余玩物千万不要对职业玩家!

6、憋死

在广告传媒企业经营过程中,你可能注重资产质量,也可能注重存货也即户外媒体资源,我经常讲,如今的中国,是媒体资源过剩和泛滥的时代,还有伪媒体等等,你也可能注重其他很多方面,但往往忽视现金流,就像下围棋一样,围棋是有两口气活,一口气死,现金流状况的好坏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另一口气,虽然你还有资产、还有户外媒体资源如现在的高速公路户外媒体,就在去年和今年居然还有人在收购一些线外牌和修建高速公路户外大牌,一旦现金流中断,到头来你还得宣布破产。这叫做企业被活活憋死。以为是馅饼其实是陷阱,比如现在还有很多人愿意投资广告传媒尤其是传媒公司,但有些媒体真的能做大做强做持久吗?如变衣,厕所(卫生间),橱窗,出租车,长途货车车身,美发厅等等,网红,直播,短视频和电梯视频以及各种的投影真能赚钱能长久吗?我一直在讲我比较看好的5种媒体:

01、社区(梯媒,地下车库,道闸),

02、高铁,

03、地铁,

04、公交车身(候车亭)尤其是没有地铁的三四五线城市,

05、墙体(乡镇媒体也即农村媒体),

但我担心的是电梯广告将会有可能被毁掉,因为管理不规范,没有标准,现在一个电梯里外有各种各样太多的媒体形式,如横媒,投影,公告栏,还有很多人在研发新的电梯媒体?请问投资新潮传媒的资本回收了吗?什么时候真正能回收,请告诉我好吗?所有要垄断独家要同行禁入!

7、猝死

由于广告传媒企业过分依赖个人能力,可供使用的资源往往又高度集中,一旦个人的判断力出现偏差,或是个人出了意外,必然使企业高度不灵,遭受重创,结果导致企业突然死亡,这叫做企业突然猝死。这也就是通常说的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带来的后果。一个成熟的企业,不论是从投资风险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角度,都不应该去承受企业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

8、冤死

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受到政策调整,导致企业没法干了,目前广告传媒其实还是风险较高的行业尤其是政策风险,如户外广告和直播以及影视和演出我就觉得比较高危,因为你这个行业政策性太强了,一旦国家政策做出不利于企业的调整,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的死亡。这里我举一个案例:有一家民营企业想参股户外广告传媒集团,这本来是一个好项目,可刚一进入,就遇到政策性调整,户外广告的清理和整治,几年来,既不分红,也不分息,股本还不让退,也不能用股权质押贷款,那你就死定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政企关系过于密切。民营企业有一些是靠拉拢政府某些官员做灰色交易起家的,并不是他能力不行,也不是他要搞的这个项目不行,就是因为和政府某些官员的关系太密切,而且从事黑幕交易,由于复杂的人事纷争,结果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方面的案例确实还不少。我有一个高中时代的朋友,是四川的,他承接了一个建设项目,由于某官员被收审查,把他给牵扯进去,人也抓起来了,现在虽然被宣布无罪释放,但他的企业就此垮掉了。所以民营企业要特别注重这个问题。我们讲求的是阳光下的握手。以免发生冤死现象。

9、老死

有不少广告传媒企业,由于当家人的素质不高,眼光短浅,小富既安,缺乏远大目标和长远的眼光,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人才结构,那么这种企业它的寿命肯定是不长的。但它有一个特点,它是慢慢的消亡的,它的年龄虽然不大,但已经开始衰老了,这就称之为老死。发生老死现象最多的就是过去第一批和第二批下海的人,他们也挣了钱,但大都历史很短,他可能尽了自己的能力。他们绝不会想到要做世界500强。由于先天不足,决定了它的寿命就这么短促,真是可叹、可悲、可怜。

10、捅死

这是由于广告传媒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处处违法,毛病诸多,授人以柄。Chi吃拿卡送要,一旦东窗事发,要么委曲求全,息事宁人,要么被人,到处告状,此起彼伏,结果三告两告就就被告跨台了。这样的广告传媒企业既使再有远大目标,宏伟抱负,由于自身的不规范,也只能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11、学习死

这个其实是我每年都会讲到也会见到,学习重要吗?肯定非常重要,老师的选择最重要,现在目前市面上有太多有用还很有道理的,比如各种的总裁班,阿米巴,股权还有什么所谓的大脑银行等等,真的适合真的对你有用吗?学习选对老师非常非常关键,企业也好个人也罢在不同阶段该学什么,向谁学习,真的非常重要,尤其是广告传媒公司您公司本身人不多公司规模也不大,做媒体广告销售或者媒体资源整合再或者代理媒体广告销售,你去学阿米巴股权有什么用?先做好广告销售找到客户成交客户服务好客户生存下来好不好?学习不是竞争力,转化力和知行合一才是,学习一定要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因为结果不会对你撒谎!你看陈安之的成功学不是连《人民日报》都指出成功绝不是靠成功学吗!我们学习还有最关键的就是要交好友,我们还有很多广告传媒公司的老板失败还取决于交友和识人不准,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你读过书的书和所遇到的人---彭小东12、项目死没有判断项目的能力,这对于一家广告传媒公司来说,简直是致命的,往往需要交几年学费才能够入行。所以对于没有项目判断能力的创始人,建议先找熟悉靠谱的人跟投,提高自身认知水平,或者找一个绝对靠谱且有能力和经验的人,让他帮你判断。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对项目的判断往往跟市场存在较大的偏差,但自己却完全意识不到。也有人找了很多人作为项目的评审团,结果专家越多,意见越多,方向越多,谬误越多……

13、合作死合作伙伴,这里的合作伙伴,比如影视传媒公司,包括项目方、宣发方、投资方、剧组工作人员等一切合作伙伴。跟投一部电影,不仅需要选择项目,更重要的是选择团队;拍摄一部电影如果没有搭好班子,可能直接毁掉一部片子;而好的宣发团队也许未必能救活一部烂片,但差的宣发团队却绝对可以毁掉一部好片。还有些影视公司迫不及待拿投资,然后急不可耐做业绩,发展规模跟不上融资速度,制作理念跟投资公司的发展理念一致,为资本所累,搞得两败俱伤。


14、产品死产品结构太过单一,真正好的广告传媒公司属于“慢公司”,比如影视传媒公司在过去大多数公司两三年才能制作一部戏,即便是现在的网络电影公司,像今年这种情况,一年能拍六七部已算高产,营收依赖个别剧目,这就导致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所以,今年的头部网大公司,纷纷布局网剧;之前的宣发公司,也开始发力制作;原来的制作公司,也试着搞起了网红经纪和IP孵化……在某一方面业务站稳脚跟之后,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生态化的发展路径,可以提高影视公司抗风险能力。


15、头部作品死缺乏持续打造头部的能力,任何一个头部的广告传媒公司,都是靠头部的媒体或者作品撑着的。所以,没有头部媒体和作品,发展必然受限,而如果没有持续打造头部的能力,企业必然不会长久。现实的情况是,受资本、创意能力、资金状况、制作经验、从业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规模较小的制作公司难以持续创作出优秀的影视剧和媒体。而这种持续打造头部内容和媒体的能力,其实就是一家广告传媒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6、创始人死过度依赖创始人,许多广告传媒公司都有依赖创始人的通病,创始人的资源就是公司的资源,创始人的能力代表着公司的高度,一旦创始人出事,整个企业都岌岌可危。当年的小马奔腾,在创始人李明去世后,就落了个被法院低价拍卖的悲惨结局。


17、大项目死搞砸一个大投资项目,任何一家广告传媒公司都想做大项目,但一定要万分谨慎,而且要量力而行。彭小东导师建议,一部影视剧的投资金额,不要超过公司可流动资金的60%,否则一旦失败是极其危险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一部电影搞垮一家影视公司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新三板公司盛天传媒,就因为一部投资3500万的《奇迹:追逐彩虹》失利,而濒临倒闭。新三板公司春秋鸿也曾因为《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巨亏而资不抵债。


18、核心团队死没有核心团队,广告传媒公司最重要的,永远是人才。但是很多广告传媒公司发展多年,拥有一大批员工,却依然没有组建起核心团队。注意:核心团队是指广告传媒创意,策划,设计,经营,管理,销售,影视传媒公司是指编剧、导演、明星这些能够支撑项目高效持续运转的高质量人才。公司里的员工再多,也不算核心团队。很多影视公司高价购买明星的空壳公司就是这样的道理,华谊兄弟通过收购空壳公司圈定冯小刚、张国立等明星;曾经运作过文化中国的文娱资本大佬董平,运作欢喜传媒的第一步,就是通过给王家卫、徐峥、宁浩股份,圈定一大批知名导演。这虽然透着一股投机的味道,但却是把明星变成公司资产最高效的手段。


19、扩张死盲目扩张,公司一有钱,就会想着扩张。但是广告传媒公司是一个高度依赖创意和人才的行业,如果手下的人才跟不上公司的野心,招再多人也只是浪费。影视公司是轻资产公司,很多上市公司,年营业额上亿,但员工只有二十几个。影视公司不是标准化的机械生产,并不是把员工数量加倍,就可以收入翻番。


20、踏步死行业在进步,企业却在原地踏步,很多广告传媒公司都希望项目能够稳妥和保险,而保险的前提就是按照以往的成功经验来制作,这就导致了一个陷阱:如果老一套还未失效,就不要去改进。所以很多网络电影公司之前躺着赚钱习惯了,现在突然没法躺着赚钱了,就特别的不适应,然后就埋怨说行业不行了,其实是自己跟不上行业的进步,已经处于被行业淘汰的边缘了。在影视行业,不是“不进则退”,而是“慢进则退”,跑得慢了都可能被淘汰。


21、独斗死单打独斗,不懂合作,一家广告传媒公司永远不可能把控所有环节,放眼望去,现在的院线电影哪一部背后没有10-30家出品公司。即便是网络电影,三五家公司联合出品也已经成为常态。所以永远不要想着一个人独吞,要敞开怀抱,去跟那些优秀的公司合作。如果没有好项目,那就找一个靠谱的好编剧;如果不懂宣发,那就找一家专业的宣发公司;如果资金不够,那就拿出份额给别人,互利双赢,资源互补,这样项目运作的效率会更高,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大。否则一味自产自足,故步自封,再牛逼的团队,也会发展受限。越来越多的演员向综艺转移。

22、开会死

有一种荒废,叫做“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调查发现:没能力的人坐在会议上,就有在做事的错觉。不论事情大小都开会,一周几天都是各种没主题的会,不停开会扯皮,实际解决不了大部分的问题。有些会议还将占据你日程表中为数不多的一个空档,这个会议将与你其他的工作安排相冲突。这样的会议长时间开下去,公司的状况只会越来越糟糕。无效的会议、俗气的幻灯片和痛苦的沉默,正在浪费公司的资源和时间... ...所以,不管什么原因,你都必须学会对那些“可以开可以不开的会”说不。否则公司真的会划向危险的边缘。开会的成本真的是最大的,我经常见到一些中小广告传媒公司的老板特别是星期一早上上班9:30开会到下午14:00-15:00左右,老板还告诉我彭老师你看我口才不错吧,我说你特别厉害,讲几个小时都没问题,结果是开会没中心没主题,自娱自乐,讲或者吹嘘自己当年创业多么辛苦多么艰难自己多么了不起和成功,下面老员工在笔记本上画乌龟!高效会议技巧,约定大于配置,双方达成共识和重要,切勿单相思;开会不要讲道理,不要谈问题,要谈具体的解决方案。因为讲道理,任何人讲的都有道理,如果每个人的道理我们都要讨论一番,那这个会开的完吗?谈问题,任何方案都有问题,有问题我们就不干了吗?有没有问题的方案吗?建议大家以后开会立一条规矩,凡事不谈具体建设性的方案,光是讲问题,谈道理的人!彭小东导师分享高效会议:

一、高效会议流程

1、 会议的有效开场

2、了解事态和现状

3、 提出意见和建议

4、达成意见的统一

5、 制定行动方案

6、 会议总结与结束

二、与会人员参会的5项要求

1、事先充分准备

2、 准时到达准点结束(会上不能解决会下给出解决时间)

3、 最大限度地利用会议时间,发表看法,分享经验

4、 确保完成会议分配的任务,有始有终

5、 协助主持会议

三、会议中的发言技巧

1、集中注意力去听

2、 不要轻易打断对方,不要急于给建议

3、了解并安抚对方的感受,用同理心去听

4、通过复述或提问,确认并理解对方的意思

5、 提出有说服力的想法或建议

6、 提供恰当的反馈意见

23 、考勤死

整天盯考勤,工资还拖着不发,一个走上坡路的单位,人人不待扬鞭自奋蹄。但如果一家广告传媒公司的领导或者管理部门,每天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盯着员工的考勤,盯着员工一言一行,生怕员工出工不力,生怕员工背叛。这样的公司,距离倒闭就会越来越近。同样的时间,其他广告传媒公司将心思花在了考虑业务的发展和成长,差距就是这样一点点被拉开的。事实上,考勤越严格,算的越清楚的企业,工资往往发的越晚。原本5号或者10号就可以发工资,非要拖到20号再发。甚至有些不良企业,还会拖欠工资。而拖欠这件事只要有一次,就会有无数次。有了第一次的拖欠,后面的拖欠就会更加理所应当。只要是经常性拖欠工资,优秀的人才势必会另谋高就。自动自发,企业文化,环境氛围管理真的很重要。

24 、准点死


早晨上班,大多都是踩点或者迟到,9点上班,大部分人都是踩着点到公司,还经常出现迟到。同事们也并没有出差,大家就是做什么事都已经习惯慢慢悠悠的,反正领导也不会说,甚至领导几天都不见踪影。上班后,吃早饭的吃早饭,聊八卦的聊八卦,买奶茶的买奶茶,大家把工作当做是个人消遣之一,却没有人出面制止。没有人去思考业务的改善,没有人去思考工作的完善,除非大领导过来视察的时候,才会勉强做做样子。这样的广告传媒公司,就是快死了的样子。

25 、裁员死

不裁废物,光裁能干的员工,坦率说,有些时候裁员是一件好事。解雇几个人,保护多数人的利益,这件事对组织来说很有必要。但问题是,组织里总有些不干活的废物呆着不走,他们似乎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每次裁员似乎都轮不到他们。那些平时说话心直口快、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人,如果被裁员了,那会导致很多员工心灰意冷,更导致我们HR整天焦虑:一边要的人总是招不到,另一边却是不断接到优秀员工的离职申请。真的,一位优秀的上司或者同事,是你职场成长的催化剂,可以让你快速进步。但一个糟糕的上司或者同事,则是职场生涯的黑暗杀手,足以抹杀你对工作的大部分热情。彭小东导师:员工选择一家公司是因为公司和老板,员工离开一家公司是因为他的直接上司。

26 、画饼死


只会画饼,不会给饼,有一部分的中国广告传媒企业,他们的高层或者老板,都是“画饼大师”。有时候他们画的饼波澜壮阔足以令阿里华为腾讯都黯然失色。可惜的是,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只负责画,不负责给。越是在公司效益不佳的情况下,画的饼越大越香,等真的快不行的时候,你才发现那些饼压根不存在。好在现在很多职场人都已经有一定分辨能力,面对不现实的饼,会说一句:“不好意思,我肠胃不好,消化不了这个大饼。不跟你玩拜拜总可以吧!”

27、 腐败死

大小腐败,层出不穷,最近被爆出的企业腐败事件也越来越多。腐败说到底,是一个人为谋求额外的利益,做出越过道德规范和职业要求的举动,内心欲壑难填。出现腐败事件后,广告传媒企业也会通过发公开信、内部邮件等方式来通报反腐事件,无非是想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警示企业员工勿越红线。但跟事发后警示相比,提前设计相应的规章制度,从上至下零容忍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对关键岗位的腐败视而不见,或者上下串通一气,那这家公司也离消失不远了。


27、 撕逼死


领导忙着撕逼,如果一家广告传媒公司,领导忙着和下属、同事、客户、竞争对手撕逼,那么这家广告传媒公司一定出现了大问题。真正好的广告传媒公司,压根没时间撕逼。处处撕逼的管理层,往往都出自骗钱最狠业绩最差管理最乱的广告传媒公司,因为他们的嘴皮子功夫远超媒体和服务的功夫。一旦广告传媒公司发展到要对外撕逼的情况下,广告传媒公司的业务发展将会被无休止的争权内战影响甚至搁置。

28、同甘死

可以共苦,同甘就做梦吧,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之前只在电视剧里看过,还指责皇帝怎么能这样,事成之后把大臣全部杀了,你这个国家还想不想继续了。现在想想,你还是太天真,自以为在皇帝困难的时候一起熬过来了,日后登基,自己封官加爵迎娶白富美,岂不分分钟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可结果是,人家是风风光光登基了,其他人也真的只是其他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白日梦做多了不好。此刻,你脑海里飘过电视剧里的场景,一群发不起工资的员工,在老板的别墅外要债,老板开着大奔走了。

29、不差钱死


有钱的时候可劲造,反正不差钱,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特别是一些刚融到资和想融资以及虚荣心比较强的广告传媒企业,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不过真的要由奢入俭,人家都已经把话说出去了,怎么好意思收回去呢。办公室,得租最大最气派的那种,工位多少不重要,地段和场面得撑得起台面,不然客户来了岂不是很没面子。办公家具,能用不能用的全部买上,电视、投影、音箱、灯光,低音炮别忘了。员工电脑?公司都这么困难了,电脑都自己带吧,大家一起克服克服。

30、加班死


不想加班的员工不是好领导,其实加班这件事没什么好说的,任何一家互联网广告创意策划的广告传媒公司都会加班,这也是一种常态。只不过把加班变成了常态,那就是一种病态。考核员工,只看加班的时间,哪怕工作做的比别人少,那也是好员工。每天到公司,电视屏幕上投影着加班排行榜、迟到排行榜、缺卡排行榜。彭小东导师经常有点纳闷,要看的指标应该是UV、PV、销售额、利润率、增长率这些才对吧。

31、随意死

什么公司管理,想一出是一出,作为一家广告传媒创业公司,广告传媒公司的什么规章制度一时没有完善,这些都能理解。但也不能连明文规定的都不执行,想改就改吧。这个月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尽职尽责的工作着。等到符合标准的那一天,又什么都没了,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无论是奖还是惩,从来都是嘴上说说,没有执行过,久而久之,员工就会觉得公司说的一切都是不当真的。

32、吃草死


天天喂草,还要狼性精神,狼性精神也是很多广告传媒公司一直强调的,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企业精神。只不过别只看表面,不深究核心呢。我们理解的狼性精神是,围绕一个共同目标,义无反顾的去执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只不过前提是,得让这群狼无后顾之忧,得让这群狼能够分享猎物。以小绵羊的标准饲养,以狼的标准考核,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郑州站 z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蔡老师 15925605583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