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丰竹:从央视曝白酒造假形成产业链所思
2011年12月14日
东方网12月12日消息: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根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全国白酒产量达到了近80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了25%,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与此同时,不少名酒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光酒瓶回收商所说,只要是真的带包装的空酒瓶,都很好卖。以茅台为例,15年年份的酒瓶开价300元,30年的开价1700元,50年开价高达4500元。越是好酒的酒瓶,其回收价格也越高。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白酒造假、尤其是名牌白酒造假就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生财之道。不久前,湖南公安、工商等部门破获了制售假冒名牌白酒的案件。出人意料的是,被捕的酒商并不如往常一样单一用一些低劣的酒精作假,而是形成了上下级产业链,通过各种途径精心制作假酒,其制酒源甚至配有酿酒师和品酒师,至于名酒的各种配套标志也一应俱全。
究竟为什么会形成造假产业链呢?巨大的利益趋使,白酒疯狂一路飙升。反思其背后的机理是什么?究竟是人为炒作还是常规性涨价呢?经济学拥有非常有力的工具来解释这类问题。这个工具被称为供给和需求的理论。每年白酒的产量相对固定,当供小于需时,涨价就成为了必然。一是节日效应,供不应求。“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每到年底、元旦、春节之前,白酒作为传统文化传统佳节送礼佳品,价格必然“上调”。涨价是可以的,但应该在10%以内的合理涨幅,然而由于商家的炒作,很多酒类的涨幅都超过15%。二是今年酒类投资大热。今年兴起的投资白酒热超乎意外。高端白酒入奢近年来风头正劲,拍卖市场屡创新高,从而成为投资新宠。许多不喝酒的人,因为看到白酒可能带来的升值利益而去买酒。投资白酒,除实物外,还有“货币式”的,在今年股市行情低迷时节,受益于白酒价格的不断上涨,白酒类股票也成为难得的一个整体上涨的板块。
同时酿酒成本的上涨是白酒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原料贵——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种地的人少了,所以多数原料都是从种植大户中来。以国窖1573为例,每年酒厂产量在3000吨至3500吨,其生产原料为有机高粱,2007年酒厂收购价还是3000元一吨,09年涨至5600元一吨,今年又攀升至9700元一吨;此外,人工、物流成本也基本都较往年同期翻番。
不完全竞争及其极端形式——垄断。市场炒作推波助澜。长期跟踪研究白酒行业变化的申银万国研究所分析师童驯认为,由于高档白酒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不排除一些企业通过控制产量和出货量等方法,人为加剧产品的稀缺性,以赚取更高利润。 “现在囤积倒卖名酒非常赚钱。比如茅台,去年一瓶1100元,今年2000元,涨了近一倍。卖酒,赚钱;卖不掉,赚得更多。”合肥市一位从事烟酒销售的业内人士说。
总而言之,当市场上的白酒价格或数量发生变化时,这种情况是反映了供给方面的变化还是需求方面的变化?“均衡”是经济学中最难以掌握的概念之一。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味着市场运作中不同力量处于平衡,从而价格和数量使购买者和供应商的愿望达成一致。
所以无论如何,市场经济下价值决定价格。市场最终将愈发规范合理,高端白酒的价格最终要依靠深厚的文化内涵及高端品质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