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之锋,程之锋讲师,程之锋联系方式,程之锋培训师-【讲师网】
中华时空风水创始人、中国著名风水师、国家注册高级室内建筑师!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程之锋:从现代科学视角解析环境风水学
2016-01-20 47949
客户:江苏省正弘房地产开发公司 地点:江苏省 - 南京 时间:2012/9/5 0:00:00 中国古藉文化博大精深,有文字记载以来,伏羲,姬昌,孔丘,郭璞,邵康节,杨筠松等等,众多学者,专门研究人居环境风水学科的学者传承至今,人居环境学硕果累累。上有帝王将相,下到吏绅仕商,但凡兴修宫廷,衙门,学府,大宅院者,无不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必然先对建筑环境作一番风水勘察,规划,设计;力求达到天人合一境界。实际上就是选择和调整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因此,中国古代的风水师,实际上是类似于现代的人居环境规划师。 环境风水学理论的核心是“气”。调整环境风水,实际上就是选择适宜人居的气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气”实际上就是由超微粒子、电磁波等所构成一种特殊的场,包括物理场、生物场等。这种场是客观的、物质的。因此,环境风水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之间自然地发生着一种密切的联系。 环境风水学中影响人的“气场”,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内”的方面,包括地球自身的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场的磁力线的汇聚的某些点,常常会形成磁场作用较强的一些“穴”。这些地理上的“点”和“穴”,在风水学理论与实践中就发挥着特别的作用。从“外”的方面来说,则主要是宇宙能量、宇宙中的超微粒子包括宇宙射线等对地球的影晌。 美国的两位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他们通过自己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了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并且弥漫于整个宇宙太空的微波辐射现象,即4080兆赫的宇宙微波。这是在宇宙创生时就充满于太空的一种微波辐射,是一种宇宙原始的能量。它对地球生物圈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根据科学研究和全息生物学理论证明,人体自身就是宇宙全息生物学中的组成部分,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这也就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中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注: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颁发给了美国这两位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功健身活动,一般认为具有开发智慧与保健身体的功用。人体在气功的安静冥想状态时,能够产生一种生电、生物场。据对气功外气的测试,已经发现有微波、远红外线等超微粒子流的存在。气功中的采气,应该被看作是对宇宙超微粒子及微波能量的一种接纳。地球上的各种地貌形态,包括各种人工建筑物的组合形状,都会对来自宇宙的微波辐射能量产生某种接纳或反射的效果,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气场。中国传统环境风水学中强调“山环水抱必有气”,就相当于构成了一种铁锅型的环抱的接受微波天线的地貌,这是一种兼具接受与聚气的好气场。 古代各地修建的“文笔塔”也起到这种接受微波天线的效用。现代建筑的一些林立的大厦,也是类似于这样的微波天线。此外,海环水聚之处,群山中的盆地,往往也都有着这样良好的接受效果,气场较好。 再如各种植物,也都以自己的方式构筑了这种吸纳微波的天线。植物的叶子,大多数是勺状的,并且向着天空,以“V”型天线状展开。植物的枝冠形状,也是向着天空伸展。植物的花,大多是喇叭形的,这些,都是为了尽量多的采纳宇宙能量。 天竞物泽,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形态方式尽量多地采纳着宇宙中有益的信息和能量。植物尚且如此,作为仰观天象,俯查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自身的周易文化和环境风水学,自然也遵循着科学的规律,以某种深刻的方式,表达着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存理念。 中国的环境风水学,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智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环境布局与建筑风水学的关系 在人的一生中,人体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对自然电磁波的变化的反映,必然伴有一些物理和化学现象(一些学者已用仪器对人、动物、植物测验成功)。人体在外界影响下发生一系列生理、生物化学现象,为风水的作用机能提供了依据! 生态建筑与风水: 为什么北方人居住砖瓦房,西北高原人要挖窑洞,云南人要盖吊脚竹楼?这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气侯环境,原住民选择有利于其生活,工作,身体健康的最佳居住形式。这就是生态建筑学在人们大脑中最基本的反映。 风水的宗旨就是理气,即寻找生气。而有生气的地方应该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这恰恰和生态建筑不谋而合!生态建筑学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风水学则加进了感官心理因素。 难怪当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人,偶尔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时惊讶地发现: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理论,竟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理论产生了历史共鸣。 人体信息与风水: 当信息场和人体信息和谐共振就是风水的真正含义——科学的一面。医学其实也是调节人体信息与自然信息和谐共振的一种方法。医学从调整人体生命信息入手,风水则从调整自然信息入手。 从命理上讲每个生命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命格”。人体信息的阐述就是:每个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生命信息。能量及不同的组合结构。当同自然信息协调同步,既达成共振效应——风水。 全息论。生物钟。微波技术等信息场的出现,正为我们揭去风水学那层神秘面纱,睡觉的方向就是人体信息适应磁场信息的最普通方式。 美丽的花卉植物使人心情愉悦就是自然信息对人体信息的最普遍调节方式。 国家的政策到位,人民的观念到位(二者本身就是能量信息)是社会信息和群体信息的共振。 有的地方偶然事件频繁发生,人们认为阴气太重,其实首先是一种心理因素(就象走夜路紧张一样),其次是因为一些矿体或尸体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都释放在周围,一些危险性工作的人(如司机)大脑细胞处于低潮,瞬间失去正常功能,或产生错觉,一念失手,酿成大祸!! 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场: 一些人物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场,如观音,关公…… 修炼方法(人体信息)多种多样,不一定身披袈裟,烧香念佛,只要一心向善,济事渡人保持高尚的情操,就是一种修炼!! 环境景观学与现代风水: 当我们来到北京的故宫。苏杭的园林,会为它的雕梁画柱。金碧辉煌而神驰暇往。 当我们遇到寸草不生。狂风恶沙之地会避而远之。 山清水秀,避风向阳,会让人神情愉悦;流水潺潺,草木欣欣,会使人留恋忘返;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会使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环境景观对人类产生的种种物理。生理。心理效应。这一切会使我们思维更加清晰敏捷,创造灵感格外活跃。 现代风水学的使命就是将传统风水中的朴素真理,与现代环境景观学互相嫁接,诠释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水文地质与风水: 为什么海南、新疆有长寿村,而陕西、贵州有傻子村!正是自然界的水文与地质风水对与人体的作用。 为什么有矿泉的地方人杰地灵,为什么锡矿附近的妇女不生孩子! 因为铁锌、有机蛋白等,对人体有益;而镭锶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与智力发展是有害的! 为何传统风水要装模做样闻尝土和水的气味? 非常简单,每个居民区的形成都喜欢水味甘甜之地,水味苦涩则无人居住!现存的为已知,未知的需要探索...... 为什么有的地方的人健康长寿?而有的地方的人就容易患病和早世? 这些都与水文地质相关,风水中的龙脉思想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趴地听地下水其实就是地质学中关于山脉走向的学问。而风水中保护龙脉的思想,也与现代地质学中的水土保护,环境保护不谋而和。 现代风水学的使命就是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科学地重新阐述,剔除迷信的部分,还其科学的一面,每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何况几千年长久不衰!!! 水文地质风水的目的就是研究出山川河流,地质地貌,山脉走向,水土关系以及各种化学元素,对人类心理与生理,健康与事业的正反影响,使人类更好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 什么是建筑风水学? 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人范宜宾为《葬书》作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这就是说,风水是古代的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 什么是生气呢? 《吕氏春秋-季春》云:“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气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能够焕发生命力的元素。 在郭璞之前,风水还有其它名称:形法。《汉书。艺文志》有形法类,其中载录有《宫宅地形》二十卷。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在此条下注云:"说风水方位之形法包括相地相形,也包括相人相畜,这是它与后世风水的不同之处。" 堪舆。堪为天,舆为地。堪又与勘、坎有相通之义。汉代就有了以堪舆为职业的人。《史记-日者列传》有褚先生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可见,堪舆家有择时的职责。 《汉书-艺文志》载有《堪舆金匾》也是说风水方位之书。此外又有称风水为青囊、青乌、相宅、地理等。 对于风水一词,《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着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近年来学者们对《辞海》的定义持不同见解,主要倾向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尹弘基在《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第一期撰文说:“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称为迷信或科学。”潘谷西教授在《风水探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含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阴宅,涉及住宅方面的称为阳宅。最近台湾学者又提?风水是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学”。看来,风水大有被抬高扶正的趋势。 在论及风水界时,我们既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我认为: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有关阴宅与阳宅的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理论,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合一的综合性科学。 风水学与建筑: 风水是文化?是科学?是技术?是迷信?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 风水学是中国傅毓建筑的灵魂。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风水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它是关于"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遵行如下法则:自然的法则---自然的数值比---自然的气息---自然的外形。 风水是这样的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势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加活力。 由“来龙去脉”谈城市风水选择之要领: “来龙去脉”一词,现代汉语是这样注解的:原为风水迷信用语,指山势脉络的来源和去向。现指一件事情前后关系的线索。那么,这个最初为风水用语,后来借指事情的来历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在风水术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它与我们的城市居民又有什么干系呢? 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有了龙的崇拜。传说中的龙,是一个象山一样绵延起伏的庞然大物,故而人们常常把山比做龙。如山西浑源县有一座山,因山势雄伟、山气腾腾、山麓苍翠,被人们称为“龙山”。全国各地,以龙命名的龙门、龙泉、龙丘、龙井、龙溪、龙池等地名,实在数不胜数。 风水术借用了民间有关龙的观念,称蜿蜒曲折的山为龙脉,或称山龙;称源远流长的江河为水龙。龙,又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病龙、死龙,来龙、去龙,直龙、横龙,飞龙、潜龙之别。 古之风水,以龙山为吉地,以山的气脉集结处为龙穴,在吉地的龙穴作墓地或建宅,可以得到吉祥。可见,风水术的龙的观念是由龙崇拜演变出来的。 风水选择的方式方法虽然众多,然归纳起来其精髓为龙、穴、砂、水、向统称“地理五诀”,其原理是“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大准则。 “龙”指山脉,“龙真”指生气流动着的山脉。龙在地蜿蜒崎岖地跑,由此推断地下?quot;生气",也势必随其蜿蜒崎岖地流动。其中的主山为“来龙”;又山顶蜿蜒而下的山梁为“龙脉”,也称“去脉”.寻龙的目的是点穴,点穴必须先寻龙。 “穴”指山脉停驻、生气聚结的吉穴。提到“穴”,人们便自然想到“墓穴”,其实古人最早是“穴居野处”,“穴”指用来安居、下葬的场地。 “砂”指穴周围的山势,“砂环”指穴地背侧和左右山势重叠环抱的大好自然环境。砂环,可以使地中聚结的生气不致被风吹散。 指与穴相关的水流、水向,“水抱”指穴地面前有水抱流。水抱,使地中生气环聚在内,而没有走失的可能。 风水环境选择的四大要素中?quot;龙"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则“砂、穴”无从谈起,其次是“水”.然而,如今我们居住的城市中,大多没有“真山(龙)真水”,那么城市住宅的“龙”与“水”该如何论呢?我们应怎样依次进行风水选择呢? 古人曾将住宅分为三类:一曰井邑之宅;二曰旷野之宅;三曰山谷之宅。城市住宅即属于第一种井邑之宅。《阳宅集》成卷一“看龙”条目中有诗云:“万瓦鳞鳞市井中,高连屋脊是来龙,虽曰旱龙天上至,还须滴水界真踪。”此即把密集相连的万家屋脊看作蜿蜒起伏的龙脉,那么“滴水界”的水又如何论呢? 《阳宅觉》中讲到:“……收来气之法,盖以街巷作水论。”《阳宅会心集》则更明确说明:“一层街衙为一层水……”。从这些风水古籍中可以看出,把城市中的街道视为“水界”,这在古人那里早有此论,并非今人所附会。因此,古人讲的:“立门前不宜见街口,顾宅后不宜有直脊。”之说,就是强调:门前水流不宜直冲过来,屋后龙脉要蜿蜒起伏不僵直。为什么呢? 风水学中最重视有“生气”来源,那万家比户的房屋内都有最有灵气、最有生气的人居住,此等“气道”绝对可以同起伏的山脉相比美;风水学讲究“藏风聚气”,城市的房屋建筑确能起得类似山峦的“藏风聚气”之作用,尤其是那些高大楼房建筑;风水学重视“导气”、界?,所谓: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车水马龙的街道必然有“导气”之功能,无人居住的宽阔马路则定有“界气”之作用,因此城市的街道自然起着类似“水”的作用。既然城市的楼房建筑有山峦一样的形状、街道有水流一样的特征,它们就有山、水的内涵,起着类似的作用。明白了上述道理,城市住宅风水环境的选择也就不难把握了。 例如风水学讲究“曲则有情”,城市住宅则畏忌街道直冲;风水学讲究“山环水抱”,城市住宅则畏忌风口安居和街道反弓;“山谷勿居”,城市住宅则畏忌“天斩煞”(两幢高大建筑之间的一条狭窄空隙);风水学讲究“蜿蜒起伏”,城市住宅则畏忌笔直僵硬(如高大烟囱等),如此等等,依此类推。 环境布局设计与传统风水理论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地理阴阳五行学,把风水师称为阴阳先生,也就是现而今,称为居住环境规划师。风水师原本运用的理论是《周易》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论,讲的是教育人类要学会遵循自然规律去做事;其核心理念是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是一门哲学。其中,决不属于任何宗教,从来不谈神仙鬼魂;与迷信不沾边际。 中国的居住区建设随着近年来国内城市化的步伐的加快而日益发展,而居住区外环境的建设随着居住区的发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小区选址缺乏前期论证造成资金损失;居住区外环境的构成要素设置不当造成小区环境恶劣,而使用户在使用起来的不方便;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中我国传统风水理论的运用引发对风水迷信的恐慌等。国内外针对风水理论对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的科学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风水理论在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的运用研究将“居住区外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风水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的科学运用”为研究目标,从影响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的几个主要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对比,并通过粤、琼、渝三地实例具体分析,力求在通过科学理论分析和实例证明,使风水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中正确科学的运用。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分析比较学、人体工程学等综合学科,从居住区的选址、布局和居住区外环境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入手,系统分析风水理论对它们的应用影响,为今后利用风水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上的应用提供初步的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全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水学的发展概况及风水学中与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从风水学的法则及其准则、要素来全面的了解风水的发展概况;风水理论中的生态理论、模数理论、景观理论及风水形势学与现代居住区外环境建设的相关理论相类比,来分析它们对传统城镇的选址布局、对居住区外环境的构成要素的影响。 二、风水理论在居住区选址、布局的应用研究:从传统人居环境的选址和传统村镇的布局中可以发现,风水理论通过它包含的生态理论和模数理论来指导居住区的选址和人居环境的布局。 三、风水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构成要素中的应用研究:从风水理论在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在水景规划和居住区外环境中山石、植物、建筑单体、小品规划设计的应用来说明风水理论中相关景观的理论对居住区外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产生了具大的影响。 四、传统风水学叫堪舆学,现称为居住环境学: 古人把风水称为地理阴阳五行学,也叫做堪舆风水学。“堪舆-风水-地理”即解释为: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堪舆风水学起源于原始时期、雏形于尧舜时期、成熟于汉唐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风水学是人类在长期的居住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朝阳光、避风雨、防火灾,近水源、利出行成了最基本的居住理论。几千年来人们不断的总结居住环境的优劣就形成了很成熟很系统的中国风水学理论。 堪舆风水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宇宙星体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风水贯寄在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从选址规划、建筑单体、园林小品、室内外装修设计到施工营造,几乎无所不在,从现代房地产品牌策划角度,以现代居住区建筑布局进行风水规划,应首先树立几个风水观点:太极泛存观;场气万有观;场气导引观。 1、太极泛存观: 一个城市,一个村镇,一个庭院,一幢建筑、一户住宅,一个房间……都是一个太极,只是层次不同而已。住宅建筑布局,既看其自身的太极,也看建筑组群的太极,建筑群布局,应以地形方整、太极完整为宜。不宜缺残某部分建筑的位置。建筑地段布局应十分注意太极图的场气效应,慎重选择空地,建筑群组团内的小游园绿地,应选在中心地段,并应有建筑小品布置。在住宅设计中,一幢住宅也不宜缺角。住宅楼层内部各户不宜交错分户,造成各户平面缺残某角。 2、场气万有观: 风水学的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其本质是气。寻龙,捉穴,察砂,觅水,定向,是在于察寻适于人体的吉气,避开不利于人体的煞气,趋吉避煞,在于对气的趋,避。物物之间存在场,气来自场。现代科学已初步察证,人体有场气,植物有场气,建筑物有场气、万物之间皆有场气。恰如万有引力一样,场气也是万有的。一幢建筑可以无足轻重,但如组成建筑群,场气可能剧变。 3、场气导引观: 风水之气,是宇宙场气、地球场气、地域场气、建筑组群场气、植物场气和人体场气的统一场气中的气。宇宙、地球、地域的场气,为大场气。大场气,虚处来,实处止。阳宅多选在类似盆地、半盆地(山环、山湾)中,这种地域,土肥水上,宜于民生,利于接纳大场气。场气的性状,是螺旋式运动的,任何局部某一层次的螺旋式运动的场气,都是宇宙大环境的一部分。 小环境植物、建筑、人体是小场气。小环境场气,风水学称为地气,地气高处来,低处去。然而这种场所,在一定条件下,在局部环境中又是可以经过人的智能认识加以适当导引的。 这是风水学的基础。风为人呼吸的空气,水为人吃的水,源头水,土为种庄稼的土、穴位中的土。因为空气、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如果风(空气)质不好、水质不好、土质不好则会造成生物不好,引人发病,致人生灾,我想这是谁也不会否认的。 古代风水师主要用望气闻气等方法以测定空气质量,品水养鱼等方法以测定水的质量,捏土尝土用秤称土等方法以测定土的质量。雪心赋:草繁木茂,水深土厚。就是目测风水土的质量的方法之一。 在古代,科技不发达,风水师只有用眼看,用鼻闻,用口尝,用手捏,用秤称的原始方法去鉴定‘风’‘水’‘地’的质量,到了科学昌明的今天,风水家们如果还抱着这些简单方法不放,不与时俱进,不进行工具创新,不借助于科学仪器来测量空气质量,水的质量与土的质量的话。甚至有的连这些基础原理视而不见,这些简单方法弃而不用的话,我想,那些风水先贤们在天有灵的话,会斥责我们的。 5、风水地的形貌情意对人的作用: 这里所指的风,既是空气,也是宇宙空间中(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空气”实际上就是由超微粒子、电磁波,氧气-复离子,二氧化碳等所构成一种特殊的场,包括物理场、生物场等)。水,是由水积累而成的沟渠溪流,江河湖海。地,是由土积累而成的山岗岭脉。后来风水学家把阴阳宅所在位置(穴位)后面有直接联系的山脉称之为龙,其他的山岗称之为砂。 人类在繁衍生息,治国安民,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发现观察天象,勘察地貌,了解地形,分辨地质非常的重要,关系到人类的存亡兴衰,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仗的成功失败,于是就形成了风水学的原始理论---地理。 风水家发现,山水的形状体貌是会影响到人类的潜意识行为和吉凶的。风水学还把山川空间人格化人性化,按山川空间三者的形态表示理解为情意表示。有情于阴阳宅者为吉,无情于阴阳宅者不吉,反情于阴阳宅者为凶。这是风水学中高等层次的学说。这些内容风水学称之为形体学。可在风水典籍青乌经、葬经,雪心赋、撼龙经、疑龙经、发微赋、人子须知等书中有较详细的说明。 6、阴阳宅的位置选择和方向选择: 掌握了上述原理后,那就可以选择确定阴阳宅的位置了。风水学中谓之点穴。点穴是风水学的核心,因为风水师的所有努力都是以阴阳宅为基础为中心来推论的。所有风水地理环境都是围绕针对阴阳宅来发生作用的。因为只有真穴正穴,才是风水地生气会聚之所,才能获得风水地的吉气的。 阳宅因受风水地的影响而会对人发生作用,这个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那阴人所安葬的位置会对他的后代产生作用,是用现代科学无法理解的。但是根据古人的经验,今人的大量事实证明,这种作用却确实存在,有时比阳宅的作用还更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虽然不能用现代科学原理解释这个原因。但大家却不能以为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都是无用的,都是不可相信的。因为科学也有局限性的,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现代科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选好阴阳宅的位置后,然后选择建造最合适的方向,以接收承纳四周山水空间的生气。谓之立向,立向也就成了风水的关键。 大家看古代官衙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子山午向。可见风水学是很注重方向选择的。 7、阴阳宅的设计施工与风水地的改善: 中国风水学把在建造阴阳宅中的设计施工,视作为跟随阴阳宅建造总个过程的必须掌握的方法。如阳宅建造的方向,采光,大小尺寸,高低,颜色,房间,灶,床,门,家具等的内局选择安排,还有井,门楼,路,桥,厕,出水口等的外局设计与安排等等。古人知道,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不好的环境是可以人工改变的。所谓目力之巧,工力之具。 古代的村落中的后龙山,水口山,大量种植和严厉保护树林,就可以知道古人是很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还有如用改河、建桥、筑路、挖塘、围墙、建塔等很多方法来改变风水地,以获得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就是风水学的功劳。风水学称这些为工力做法,这也是风水家们必修的课程和必做的功夫。所以古代的风水师同样也是建筑设计师。 8、积德: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勉人尽孝,劝人为善,催人向上,使人得福,告诉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优化自然环境来改善提高人生和社会。这是风水学的基本理念与最高目标。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人是一体的,人的心灵与天地的灵气是相通的。美好的心灵才能和美好的风水地同气感应,有美好心灵人才能得到美好的阴阳宅,才能获得风水地的吉气善待。反之,有丑恶心灵的人是无法得到美好的阴阳宅的,只能得到丑恶的阴阳宅,也就只会得到风水地的凶气惩罚的。所以风水学十分重视风水用户和地师的心灵的塑造与净化,十分重视道德的修养与积累。福由心生,地由心造。 五,环境风水规划设计的原则: 1. 整体系统原则: 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2.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国是个务实的国家,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3. 依山傍水原则: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相适应。 4. 观形察势原则: 清代《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 5. 地质检验原则: 风水学思想对地质很讲究,甚至是挑剔,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现代科学也证明这是科学的。有的风水师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研磨,用嘴嚼尝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层的土质,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装模作样,其实不无道理。 6. 水质分析原则: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风水学理论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环境。 7. 坐北朝南原则: 中国位于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2度;二是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小儿常晒太阳可预防佝偻病;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甲骨卜辞有测风的记载。《史记律书》云:“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莫风据北方,十一月也。条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 8. 适中居中原则: 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 适中的另一层意思是居中,适中的原则还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齐,附加设施紧紧围绕轴心。在典型的风水景观中,都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与地球的经线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轴线的北端最好是横行的山脉,形成丁字型组合,南端最好有宽敞的明堂(平原)中轴线的东西两边有建筑物簇拥,还有弯曲的河流。明清时期的帝陵,清代的园林就是按照这个原则修建的。 9. 顺乘生气原则: 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 风水理论指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滚滚,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10. 改造风水原则: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周易》曰: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面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革就是改造,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生存条件。 结论:本文通过分析风水理论在居住区选址、外环境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且具体分析了相关实例,发现提出了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的诸多方面受到了风水理论的影响,我们只有认识到风水理论对其影响的科学成份,才能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风水理论中科学的部分合理运用于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中,更好的建造和谐安全,健康,吉祥的居住小区。 环境风水布局设计应吸收传统建筑风水文化 环境设计既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笔者认为: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敬畏大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观点,一种有关阴宅与阳宅的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理论,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的综合性科学。 针对中国古代建筑设计风水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影响与运用的问题,日益引起从事房地产业、建筑业、装饰业及建筑设计界人士及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这里,围绕建筑设计风水学这一课题,谈谈一些观点,以求教于建筑设计有关人士。 建筑设计风水学——古代建筑设计风水学的基本思想: 大量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们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部落集居区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 (1)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3)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 (4)部落集居区建设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 半坡遗址的环境设计,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洛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如半坡遗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区之外,居民区与墓葬区的有意识分离,成为后来区分阴宅、阳宅的前期刍形。新石器时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断改进,反映了人们随环境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原始部落集居区的位置选择,也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认识水平。总之,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性地选择环境。 从殷商之际的宫室遗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对河流与居住环境之关系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今河南安阳西北两公里的小屯村,是殷商王朝的首都。这里洹水自西北折而向南,又转而向东流去。就在这条河流的两岸,其南岸河湾处的小屯村一带,是商朝宫室的所在地;宫室的西、南、东南以及洹河以东的大片地段,则是平民及中小贵族的居住地、作坊和墓地等;其北岸的侯家村、武官村一带则为商王和贵族的陵墓区。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宫室区、民居区还是生产区、陵墓区,它们都是位于河水曲折怀抱之处,这充分证明了后世风水学中追求“曲则贵吉”理念源远流长。正如《博山篇?论水》中所说:“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弯环曲折,水格之贵。”蒋平阶《水龙经》亦曰:“自然水法君须记,无非屈曲有情意,来不欲冲去不直,横须绕抱及弯环。”“水见三弯,福寿安闲,屈曲来朝,荣华富绕。”总之,对水流的要求是要“弯环绕抱”,讲究“曲则有情”,因为“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阳宅撮要》) 重点是,风水学中以河曲之内为吉地,河曲外侧为凶地。《堪舆泄秘》曰:“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水龙经》亦认为,凡“反飞水”、“反跳水”、“重反水”、“反弓水”一类的地形均为凶地,不利于生养居住。所谓“欲水之有情,喜其回环朝穴。水乃龙之接脉,忌乎冲射反弓。”显然,这是古代先民在对河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城乡建筑之关系作了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与现代河流地貌关于河曲的变化规律是相吻合的。换而言之,古代建筑风水学中所总结的“水抱有情为吉”的观点,就是根源于此种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 其次,风水学强调城市与建筑的“面南朝阳”,这即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着非常合理的科学依据。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与《周易》之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周易?说卦》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后世人谓帝王统治国家的方略为“南面之术”,即源于此。此外,中国的天文星图是以面南而立仰天象而绘制的,地图是以面南而立用俯视地理方法绘制的。所以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也很独特:前南后北,左东右西,而与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的源自西方的方位观念(上南下北)恰好相反。这种“面南朝阳”思想的产生,又是由它特定的环境特点决定的。因中国处在北半球中,阳光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南面照射过来,人们的生活、生产是以直接获得阳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必然是南向的。再者,面南而居的选择亦与季节风向有关。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的是寒冷的偏北风,而夏季盛行的是暖湿的偏南风,这就决定了中国风水的环境模式的基本格局应当是坐北朝南,其西、北、东三面多有环山,以抵挡寒冷的冬季风,南面略显开阔,以迎纳暖湿的夏季风。 由于是“面南而居”,风水学中往往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表示方位。如《葬书》说:“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阳宅十书》曰: “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说,成为风水中推崇的四个方位神的名称。但风水中何时开始使用这四种动物作为方位神,一时无从稽考。不过,在河南淄阳西水坡发现的距今6O00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墓葬中,有着一幅图案清晰的用蚌壳砌塑而成的“青龙”、“白虎”图形,分别位居埋葬者两侧。如果墓葬中的“青龙”、“白虎”图形也有着指方位的作用,那么后世风水著作中关于“青龙婉蜒,白虎蹲踞”的思想就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其实在上古时代,人们已有了较明确的方位神的观念。正如《礼记?曲礼上》所说:“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此四个方位神的名字又代表四个天神的名字,构成南北东西四个天象。故《淮南子?天文训》曰:“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四方之神,后为道教所尊奉,以致在中国文化中影响广泛。 青龙、白虎等四神作为方位神灵,各司某职护卫着城市、乡镇、民宅,凡符合以下要求者即可称之为“四神地”或“四灵地”。其条件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即玄武方向的山峰垂头下顾,朱雀方向的山脉要来朝歌舞,左之青龙的山势要起伏连绵,右之白虎的山形要卧俯柔顺,这样的环境就是“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的构成,不仅要求“四象毕备”,并且还要讲究来龙、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阳宅十书》说:“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富,最为切要。”“阳宅来龙原无异,居处须用宽平势。明堂须当容万马……或从山居或平原。前后有水环抱贵,左右有路亦如然。”“更须水口收拾紧,不宜太迫成小器。星辰近案明堂宽,案近明堂非窄势。此言住基大局面,别有奇特分等第。”这是一种从大环境而言的风水宝地模式:即要求北面有绵延不绝的群山峻岭,南方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重重护卫,中向部分堂局分明,地势宽敞,且有屈曲流水环抱,这样就是一个理想的风水宝地。正如佛隐《风水讲义》中所说:“靠山起伏,高低错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脉,穴位突起,龙砂虎砂,重重环抱,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发福发贵之地。” 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环境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每一地域环境都有它特定的岩性、构造、气候、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只有当该区域环境各种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协调、彼此补益时,才会使整个环境内的“气”顺畅活泼,充满生机活力,从而造就理想的“风水宝地”――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中国常见的背山面水的城市、村落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典型环境。其科学的价值是:背后的靠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流水,即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又能享有灌溉、舟楫、养殖之利;朝阳之势,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缓坡阶地,则可避免淹涝之灾;周围植被郁郁,即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获得一些薪柴。这些不同特征的环境因素综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这个富有生态意象、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或村镇,也就是古代建筑风学中始终追求的风水宝地。 建筑设计风水学——古代风水学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启示 在古代风水学中,经常把大地比作人体来考虑各种因素,对此风水中有一句话叫作“相地如相人”。如《玄女青囊海角经》曰“支龙形势,如人之状,然其身一动,则手足自应;将主一出,则群兵必随。”“本身之龙要长远,身体必要端正为上,手足必以相合为佳,长幼必以逊顺为贵,主宾必以迎接为奇。”在这种人、地类同思想的基础上,风水中常据人体的结构将龙脉之真穴分为三种穴,一在头部,二在脐眼,三在阴部,其具体位置是:“上聚之穴,如孩儿头,孩子初生囱门未满,微有窝者,即山顶穴也;中聚之穴,如人之脐,两手即龙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阴囊,两足即龙虎也。”(清孟浩《雪心赋正解》)在清《六圃沈新先生地学》中即收有一幅以人体之“窍”为原型的风水穴位图,最能形象逼真地体现这种人、地同类的理念。 相比之下,孟浩就没有那么含蓄了,在《雪心赋正解》卷之二中,他径直画出了两幅颇似女阴的穴型图。如果我们将二图与生理学教科书中的有关图例做一对比,就不难发现,两类“穴”图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和对应性,具体解析如下: 化生脑——为主山之前的山麓隆起,它“自圆顶隐隐而下,复起微突”。其原型为女阴之阴阜。 八字水——因龙穴位于有化生脑的主山正前方,因此,两水落到主山后,就应当向沿山坡向穴之两边分流,故称之为“分水”,又因其形状恰似“八字“,故名“八字水”。分水(八字)有三:位于穴后最近的水路为“第一分水”,即“小八字”,其原型为小阴唇与大阴唇之间的皮肤皱沟;靠近主山至龙虎所交的水路为 “第二分水”,即“中八字”,其原型为大阴唇与大腿间的皮肤皱沟;离穴最远的叫“第三分水”即大八字,由于它位于主山之后,龙虎(象征大腿)之外,故与人体无对应关系。 圆球——位于化生脑之下、葬口之上的隆起部分,其原型为阴蒂。 蝉翼——又名暗翼,指“第一分水”和“第二分水”间的两股细砂。由于此砂暗藏不明,隐约可见,形如蝉翅,故名为蝉翼。其原型为小阴唇。 明肩——“第二分水”内侧的两道明砂。其原型为大阴唇。 葬口——即穴口,其原型为阴道口。 太极晕——位于葬口之中,其原型为宫颈。 明堂——穴前注水之处,如君王之殿堂,以受朝贡。其原型为会阴。根据离穴的远近不同,明堂又有大、中、小之分。“小明堂”位于葬口之下,它平坦窝聚,可容一人侧卧,是第一合水的汇聚处,“所注虾须、蟹眼之真水,犹如母血藏聚,滋养胎气,故穴得此而聚也。”“中明堂为第二合水的汇聚处,它位于龙虎内侧,故又称内明堂,其原型为鼠蹊沟。大明堂为第三合水的汇聚处,由于它位于龙虎之外,故又名“外明堂”。外明堂和人体无直接的对应关系。总之,由化生脑、八字水、圆球、蝉翼、明肩、葬口、太极晕以及明堂所构成的穴形图,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幅颇有特写意味的自然主义的美术作品,而由这个穴形图加上写意性的“主龙”和龙虎之砂所构成的整幅“山水图”,则可以看作是一幅颇有象征意味的超现实主义的“人体画”。乍听起来,这简直有点匪夷所思。然而仔细琢磨,既然堪舆的职责是为亡灵寻求寄托之地,以利其早日投胎人间,那么,如此说法,也算不得什么哗众取宠。 风水吉祥地的山水结构图中的穴位恰似女阴中的阴道。古人认为男女交媾,也即阴阳交会处,最具灵性,其实古人最初的建筑充满了对人类生殖器官崇拜,特别是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汉语中关于女性特征的名词可提供有力证据:乳房、子宫、阴户,都是以建筑构词“房、宫、户”构成的。《黄帝宅经》中也曾说过“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自古以来山都是乳房稳定的象征物。有些地方的山脉本身就叫乳山、奶头山,而乳房有时也称乳峰。此外,精神分析学的研究也表明梦中爬山和性欲不一定的关联。如“有奶就有娘”,浑圆、丰满的乳房是哺乳期女性的必备特征,而人死后又回到大地的怀抱中去投胎,从新扮演胎儿这一需要保护的弱者角色。 《洞玄子》中的说法:交接所向,时日吉利,益损顺时,效此大吉。春首向东,夏首向南,秋首向西,冬首向北。《洞玄子》中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无从论证。 由于古代风水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与元气说之上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作为融贯整个风水学的灵魂。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太阳、月亮及28星宿及金木水土火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同地球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的关系。在古人看来,天地的运动直接与人的生长相关。《履园丛话》说:“人身似一小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节,一身之中皆能运用,”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人体与宇宙同构。天地分为阴阳,人体亦分阴阳。天地有五星五岳,人体亦有五官、五脏。天分成十天干,表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人亦对应有十指。地分为十二地支,表示一年月亮绕地球十二圈,人亦对应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人的整个经络系统随着时间的先后,年、月、日、时辰,周期性地气血流汪,盛衰开合,人应时辰月令,这一切都暗示着我们,人类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凝聚着整个宇宙的生命,人体完全是与宇宙相合的,人体之气与宇宙之气以交流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天地与初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元气在宇宙天地间回荡,气在人体中聚合,人实际上被视为自然生态链的一环,与大自然相比,人是渺小的。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动要吻合于自然,要取得与天地自然的合谐相处。因此,要避免在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气息与环境中生活,人的建筑活动就要利于自然的合谐。风水说中用气来解释自然环境,在人与天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只要按照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就是按照自然的秩序,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合谐,就会获得平安与快乐,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风水选址的基本意义就是为人类寻找适当的居地。而藏着天地间生气之地域,即为人类生长繁衍的理想居地。概括地说,风水理论的一切具体措施也就是围绕如何寻生气之凝聚点,如何迎气、纳气、聚气,通过对宇宙天地之气的迎合、引导和顺应,使人体之气与之产生合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从这种意上看,风水可以说正是使宇宙之气与人体之气和合的艺术。风水最重理想环境的选择,而风水的理想环境主要由山和水构成,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水龙经》中说:“穴虽在山,祸福在水。”“夫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因为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脉。山以水为血脉,本身就是有机的。《黄帝宅经》的观点更为明确:“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这里明显地把宅舍作为大地有机体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是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亦有着非常深厚的哲学底蕴,如《管子?水地篇》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王充《论衡?书虚》说:“天地之有百川也,犹人之有血脉。血脉流动,泛扬动静。”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这个环境要山青水绣,风调雨顺。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所以,几乎所有风水环境均讲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间结构进行组合。为什幺许多风水地能成为人们修心养性、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呢?原因在于其山水组合合理,能给人一种幽雅舒适,心旷神怡的感觉。从这种意义上讲,“地灵人杰”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难怪乎人们会孜孜以求地追求风与山相得以彰合理组合的山水环境。 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之后,开始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果作总结和反思,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据弃自然、毁坏自然,将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的关系推向了反面,并尝到了由此而带来的种种“恶果”,如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缺乏自然情调等等。然而,人毕竟是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自我调控自己,世界各国围绕“人与环境”这一命题采取了种种对策。19世纪末,美国出现了“城市美化运动”,英国出现了“田园城市”的思潮,所有的这一切都反映了人们要求与环境和谐、重归大自然的愿望。“田园城市”一度付诸实践,其思想启迪了不少城市规划学家,大多新的城市设计方案就是从这里受益的。中国在50年代提出“城乡园林化、绿化”的对策之后,又于1993年2月召开了中国“山水域市讨论会”,钱学森先生指出,21世纪的中国城市应该是集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为一体的“山水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镐先生指出:“中国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为特色,形成这些特点的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并与重视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说’等理论有关。”吴先生独具慧眼,认识到了风水说在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和山水构图中的重要作用;也启示我们,风水说关于山水空间的有效组合,一定能在“山水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建筑设计风水学——古代建筑风水学的现代运用与价值 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古代建筑设计风水学,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必然有着许多虚幻不实的成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用当代的语言与科学的理念去阐释传统的思想,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是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学的专家学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首先,要跳出传统风水学中“玄之又玄”语言怪圈,用浅显易晓的现代表达手段,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风水学的精义及现代价值。其次,应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善于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当作“点金石”,去点化传统风水学,使其脱胎换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传统风水学的精华发扬光大。第三,要适应当代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建筑业的高速发展,研究面临的各种新的问题,敢于创新,尽快地促进风水学的现代化,即将传统风水学中精华有机地融入当代建筑学之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是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但众多的城市却没有山峦,或缺少河流,似乎与传统风水中强调的依山傍水距离甚远。但只要略加变通,依然可以找到符合传统风水宝地的范例。在考察城市中的风水状况时,可以将一座座的楼房看作是重重迭迭的山峰峦头,左右护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可以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看作是一条条的河流溪水。因为对于城市、民居建筑而言,自然环境即山岳河流等要素的影响,远不及毗邻宅周的其它屋宇、墙垣及道路等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因此在城市井邑之宅的辨形方法中,龙、砂、水、穴遂被赋予了新的特殊喻义而加以应用。正如《阳宅集成》所说:“万瓦鳞鳞市井中,高屋连脊是真龙。虽曰汉龙天上至,还需滴水界真宗。”《阳宅会心集》亦说:“一层街衢为一层水,一层墙屋为一层砂,门前街道即是明堂,对面屋宇即为案山。”在遵循传统风水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与发挥各个地区、各种先天条件的优越性,细心发现个别地区的先天缺陷,并通过各种努力去改善其整体环境,去完善这个小区的建筑,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这里例举海口国际交易中心的设计方案,可以称为将风水理论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成功的一个典范。下面依据焦毅强《风水理论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初探棗海口国际交易中心方案设计》一文加以介绍。 海口国际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交中心)是海口市拟建设的一个以展览、交易为主,兼容办公、旅馆等功能的综合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海口市对外开放的新的经济和贸易中心。海交中心选址于市中心区,占地76,940平米,建设面积约24万平米,由会馆、宾馆、写字楼三部分组成。现代城市中类似的综合性建筑,大多数是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将各个不同功能建筑的入口安排在不同方向的街道上;即使是一面临街,也将几个功能区的入口绝对分开,并对各自的外部空间作均质处理,这种方式虽然是基于对功能和交通的考虑,但不可避免带来以下弊端: (1)空间感觉分散,向心感不强。 2)难以形成集中的城市公共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代表西方建筑思想的设计方案方式与中国传统风水思想相悖。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小至家庭住宅,大致大型复杂的综合性建筑群,乃至整个区域,都可视为一,即天地人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一个整体。因此任何规模的建筑,都可以拯马为蓝本进行设计或规划。 据此,担任设计任务的设计师,依循中国传统之文脉,把整个海交中心作为拯马来设计构思。具体的做法是: (1),将整个设计方案按九宫格划分。 (2),确定总入口作为宅门的坐宫卦位。 (3),遵循挥脭的原则,布局建筑,即灵活地运用九宫图进行建筑布局。 他们根据城市的主干道的人流方向确定中心的总入口在东南,找出伏位在东南的(巽)宅形凶吉方位图。据方位图可定: (1)北、东两向吉地高起,应成为重要的围合要素,因此安排写字楼、宾馆等主要高层建筑。 (2)西南、东南、东北向为中性方位,则安排宾馆侧翼,分会馆等附助建筑及绿化用地和停车场。 (3)正西侧和西北凶地较多,只安排体型低短的非居住性的会馆,其它为室外展场,建筑间隙较大,空地较多。 由此结合外空间设计形成了一套相当理想的设计方案,特点为: (1)形成以会馆为中心的围合性布局,会馆、宾馆、写字楼拥有共同的公共活动区域,使其功能和形式得以有机联系,增强了整个方案的统一性。 (2)建筑布局上有疏有密,这既从功能和形式上形成张弛效果,又为未来发展留下了面积余地和拥有较大的绿化用地。 (3)将外空间作为交易活动的室外场地,形成内部围合的“现代院落”的模式。 (4)写字楼、宾馆、会馆三面围合,形成具有封闭性的围合空间。这一空间由两个相连的方形“院落”组成。第一层次院落主要解决人口的交通问题,并为城市提供一块较公共性的空间。第二层次院落封闭性较强,东西两侧建筑相距50米,建筑高度20多米,院落纵向延伸,主要为交易中心的内部人流解决交往、休息问题,并提供室外交易场地。两个院落既相隔又相连形成整个建筑群的“虚轴线”,有利于“气”的会聚、疏导、通畅。 (5)整个建筑组群划分为各个相对独立的局部性空间,连续的空间序列,引起观赏点的变化,从而感受到空间尺度也是不同的。这里灵活地运用了传统风水理论中的“形”、“势”概念,把建筑群体内大范围的外部空间,具有为观赏目标的远观视距为“势”,用于总体空间的把握,约在200米左右;而20米左右的尺 度予人以人情味,可认识到建筑的细部,称为“形”,用作细小的外空间划分。 随着人们的行进,远势近形的相互转化,而予以生动的视觉效果,获得以尺度转换为基础的空间的动态感知。 正是基于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该设计方案力求一种优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 (1)追求多层次的景观,通过建筑的收合来划分空间层次,也划定了近景、中景、远景等景观层次。利用建筑体量间的空隙,使空间通透引入多层次景观。 (2)创造曲线美、动态美的景观:高耸的写字楼挺拔向上;宾馆的曲线形平面及顶部层层退台;会馆的曲线形屋顶提示了自然山水和中国古城中连绵连缠的曲线形轮廓,有韵律的动态美打破和中轴构图的呆板,凭添了海边的浪漫气息。 (3)建筑体量东、北两向高峻纤秀,西向低矮庞大,形成均衡布局。建筑分布高低错落,疏密有序,绿化掩映其间,从每一条街区看都构成稳定的三角形构。 总而言之,设计师们把海交中心作为海口市一座重要的现代建筑,以现代的功能和技术条件为前提,始终保持形式和功能的统一。但在方案构思中,对古代建筑风水学的精髓及原则,敢于创造性的运用,超越外形模写的巢穴,不拘细节,以风水理论的博大精华,从而创造出一座充满“写意”的现代建筑。值得当代的设计界、建筑界及从事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同仁们学习、借鉴,以促进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郑州站 z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