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同学给我打电话,问我最近忙什么了?回答:“在上课”。在确认完是上课而不是听课以后。对方很诧异,接连发出很多个疑问?呵呵,我笑着说:“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她能让很多人、很多事都发生变化。”
遥想当年,自己在中学时期,是个很让老师和同学们头疼的顽劣少年,那时候性格叛逆,每天总想标新立异,惹是生非。因为父亲在政府任职的原因,尽管衣服很土,但依然总在背地里被称做“纨绔子弟”。还好,在高考的前夕,明白了不能再折腾了,如果考不上大学,一切所谓的梦想都是惘然。拼命学了两个月,跟头把式的进了大学。这让老师同学们大跌眼镜,我到现在都记得教导处主任递给我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候那纠结的眼神,好像我考上大学简直天理难容。他不知道,我在没日没夜拼命学习的那两个月整整瘦了15斤。
进入大学以后,一切的一切好像都产生了自己始料未及的变化。信手涂鸦的文字也能被校广播站向全校1万多人播发;用半页破稿纸乱划的钢笔字竟然也在书法比赛上获奖;凭借伶牙俐齿和所谓的组织能力很快进入校学生会;我一夜之间成了老师们嘉许、同学们羡慕的对象。我自信的都快不认识自己了。终有一日,我开始思考,中学和大学一字之差,怎么我会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随着对自己过去的梳理,才逐渐有了答案,上中学的时候,别人在认真听课,我却在看《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王朔文集》.....,这些书让自己学的很叛逆,但是同时也有了一些文学素养的积淀;别人在认真算题的时候,我却在纸上乱涂乱画,钢笔字写的还算精神。上课的时候带着耳机子听了好几个大部头的评书,语言能力大大提高......,那时候我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放在高考上,而是放在了这些地方。因此中学期间无意插的柳枝,在大学里长的枝繁叶茂。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开始有意识的去塑造自己了,抛下了自己不喜欢的会计书,我一头钻进图书馆,去搜寻那些自己喜欢而且正风生水起的计算机书籍。一年后,我便在校外的计算机学校任兼职老师了。近水楼台,我还成了那个计算机学校在我们校的招生总代理。说大了,也算是“名利双收”了。没事的时候,一摞摞的各式书籍开始出现在我床头,看的书越多,越为自己以前的无知感到恐惧。当时给自己定的标准是每周看5本书,什么书都看,如饥似渴。毕业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杂家”。后来去华为的时候,任总说:“华为对市场人员的要求是:宽频段,窄振幅,就是知识面不一定要深,但是一定要宽,这样才能和各式各样的客户有良好的沟通。”当时心头一阵窃喜,这次插柳比上一次有意的多了。
5年前,自己开公司,才发觉社会科学知识积累的勉强够用了,自然科学的太欠缺了。而自己又进入了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行业,我从来都没觉的自己笨,但是想想已近而立之年,自己一个文科生是否能学的会那些理科生都很挠头的技术术语、参数、组网图。还清楚的记得,我翻开一个产品的技术白皮书,第一段里自己看不懂的名词、英文简称就有几十个,比考MBA时的阅读理解还难,我登时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一个强大的敌人,而且雄兵百万,几乎步步为营。可当时情况是客户提出3天后交流技术方案,我费尽周折也没有协调到一个技术人员能去作交流,我那时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心无所依”。这是我们公司开张后,奔波半年,第一个意向采购的客户。我那时已无路可走,若要前进,只有战胜敌人。方向确定以后,我静下心坐在电脑前面,从“百度知道”里一个词一个词的查,读完68页的那个白皮书,我用了将近36个小时。3天4夜的不眠不休,我准时出现在客户的交流会议厅,成功交流完技术方案。回到家里,接到客户准备下订单的电话,我泪流满面......
如今,我已经成了自己公司经营项目的技术专家,客户的评说是无所不懂。没有别的缘由,只因为我把时间和精力播撒在了那个地方。
在我们培训的拓展基地,总有几个早起的练武术的,有一天我好奇的走过去,听见一位老师傅在对苦练基本功的徒弟说:“什么是功夫,你舍得下功夫儿(时间),你就有了功夫,如果你的功夫下的足够,招式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没有人打的动你了”。
回到我和我同学的那个电话,这个同学酷爱搓麻,虽然职业是老师,但是有大把的课余时间。工作之余都在“麻坛”打拼,久而久之成了麻坛高手。每逢过年休假的时候,我们同学相聚,都会以麻会友,我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去碰,所以每年的麻将聚会,基本都变成了我给他们开的年终奖励会。我最后对他说,我现在成了培训师就和你成了麻将高手道理是一样的,其实一点都不值得奇怪,因为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播撒在了不同的地方,便在不同的地方开花、结果.....
这位同学沉默了良久说:“回头我去你那借几本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