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举成,龚举成讲师,龚举成联系方式,龚举成培训师-【讲师网】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龚举成:企管教育与孔子的价值观
2016-01-20 47780
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今天,很多优秀的企业文化,打出的第一个口号就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为什么打出这样的口号?其实,他是向社会呼唤人的价值观的回归。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理解。

既然企业是国家的缩影,为什么人的价值观,即就业的理想或心态,非要通过企业文化再去塑造?十四亿中国人,怎么就没一个跟我一样愚笨的人,老想这个深沉的问题?中国有句老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我过于痴愚要这样“千虑”,抑或是人们太聪明的过头?

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这个词,会在我全部讲义中,根据语义环境的变化,以不同的词组经常出现。因此,首先我必须让大家明白,价值观这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变换后的同义词组是什么?他不是大家今天理解的赚了多少钱的“金钱价值”。而是比金钱价值、值钱亿万倍的道德价值﹑人心价值﹑人性价值。换一句话说,也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而人的道德,含盖了人心的道德﹑人性的道德﹑行为的道德。这种价值观的别称,也叫人的心理或心理底蕴。哲学上也称人的世界观。

有了价值观,每一个人都会在社会中,和谐地生存。没有价值观,人就会在社会中永无休止的﹑勾心斗角的﹑尔虞我诈的坑蒙拐骗。即人与人之间,很难有一种和谐的生存环境。因此,价值观就是人的道德和良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如果要把这样的价值观跟它下个定义的话,那么,价值观就是一种文明体系的灵魂,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精髓。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不但有文明,而且有文化,所以他不同于动物。一个没有价值观的人,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换一句话说,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成了“行尸”和“走肉”,甚至有可能连动物都不如。因为动物没有高智商,而人的智商又极高,“行尸”和“走肉”是能吓死人的呀!可任何凶猛的动物,怎么都不可能把人吓死。因此,我五千年传统文明的价值观,孔子把它称之为“仁”。“仁”就是每一个人心中要有他人,不能只有自己。同时,又把它称之为“人性”。

如果从这个“仁”字出发去看“性”,即从孔子儒学精髓的本质上去看“性”,那么,“性”的本质就是“善”。因此,孟子在集成孔子道德思想的人伦体系时,大论“人性之善”,也就是说的这种人的“社会之性”。请大家一定记住,社会之性是抽象之性,而不是具体的个人之性,也就是“文化”了的人性。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我们的先人总喜欢把抽象和具体放在一起来谈。因此,几十年来,我们的学术界争论所谓的“性善”、“性恶”,是毫无道理的胡搅蛮缠,也更无“唯物”、“唯心”可论。即便先秦的荀子,观察人“性”之“恶”,也是从人的个性出发,强调施教才能使人达到“性善”。无非是把具体和抽象分开来说,结论仍然一样。

在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明中,谁都知道,一个没有价值观的人,他是站在自己极端自私的“个性”上,去面对社会的。这种人,在我五千年传统文明中,称之为“魔鬼”。是不断地被社会人性的正义所追杀的。所以,有了价值观的人,人人喜欢,人人爱护。没有价值观的人,人人得而诛之。因此,是仁人志士,一旦做了错事,好多人他都情愿去死,而不愿意活;即便是活,也是在道德和良心的忏悔中,折磨自己,从而用积善积德,来求得心理的平衡。再有一种情况,是仁人志士的,为了保护这种价值观,大凡自己愿为很多的人去死,而死的心甘情愿。这就是说,价值观实际上是比人的生命更重要。

所以,孔子又称之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语出《论语•卫灵公》这句话用现代语言来翻译,难道不就是我上面说的价值观吗?你说,她是不是比金钱的价值贵亿万倍?

由此可见,价值观是一条既支配人的行为,又制约人的行为的人性规律。即每个人遵守这条人性规律,社会就会永久的和谐。不遵守或者部分丢失这种人性规律,每个人至少都会感到,人与人之间是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勾心斗角之中。因此,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文明体系的根,现代哲学语言称之为意识形态。因此,意识形态也是每个不同民族的灵魂支柱。

人类自己炫耀自己不同于动物,不但因为人有意识形态,而且因为人的意识形态的内涵中有了动物不能具有的文化,因为,现代自然科学证明,动物也有意识形态。因此,意识形态又称之为文明或文明体系。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文明这个概念中包含了文化。其实,无论是早期文明还是现代生物科学,都发现和证实许多高级灵长动物,似乎也有意识形态,也有文明,但它没有文化。

所以,对于父母的孝敬,孔子又曾说过“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语出《论语•为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犬和马这样的动物,尚且知道反哺养育之恩,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跟畜牲有什么区别?还有一句成语叫“虎毒不食子”,这都可以算我们的祖先早已观察到,动物也有简单的价值观。那么,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难道不应秉承几千年传统文明的价值观吗?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难道不应秉承这种价值观吗?所以,人活在世上,必须要有灵魂。也就是说,人必须具备价值观。

难道国家庞大的教育体系,从九年义务教育,到成千上万的高等学府,把这件最基本的育人之事,都不能替企业完成吗?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什么问题呢?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即我们现行的现代教育,教给孩子们的一套价值观,不受现代企业的欢迎(甚至可以说厌恶)。因为,今天的教育体系,输给孩子们的全部都是西洋文明体系的价值观。灵魂是不可以从西方去借的,就如同给A型血病人输B型血一样,那不是救命,而是送终。除此之外,西洋的任何药品,也同样能治中国人的疾病。这两种不同,大家一定搞清。

那么,现代企业又是什么?难道它不就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吗?因此,忧患的意识,经常莫名的在我们这辈人的头脑中萦绕。

现代企业不就是每个社会成员的人生舞台吗?现代企业不就是每个国家的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保障吗?现代企业不就是老百姓赖以糊口的灶碗平台吗?现代企业不就是每种不同观念的国家体系赖以存在的经济支柱吗?

而当今的人类世界和以往的历史,又有很大的不同,商品经济的国际竞争,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发达,大范围的取代了远古时期,国家与国家的战争,民族与民族的战争,部落与部落的战争。而更大规模的、不带硝烟的战争,主要体现在文化的意识形态上的竞争。这种竞争而且日趋激烈,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品级和质量。

这就是我从现代企业,这个组合概念中能够体会出的具体含义。请问在场的各位,事实上难道不是这样吗?

或许有人会说:你说这话虽然在理,但也不尽全然,因为,所谓的现代企业,国与国之间的起步条件,就不一致。因此,也就决定了每个国家和民族,其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事实上就有品级和质量上的巨大差异。

应该说,这话说得也不无道理,但从全世界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对比来看,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和条件。恰巧相反,我倒认为,文化的底蕴是千年的积累,它比物资条件,对现代世界将来的格局影响,更为重要。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不是倚仗着,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大大地拉短了,与世界列强的距离吗?小日本和韩国经济起步的极短历史也告诉我们:他们不也倚仗我“儒”“道”文化的精髓底蕴,稍先起步追赶列强,成为当今世界--亚洲的经济强国,这些难道不就是摆在眼前的客观事实?

尽管有这样大量的事实摆在眼前,可我也常常杞人忧天的想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术界,老是只愿被动的接受事实,而不愿主动的正视事实,承认事实,再进一步的总结经验,用事实去推动落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期我华夏文明用很短的时间,吸收和同化世界各文明成份的优秀部分,同时摈弃它们的糟粕,坚守和保持自己传统文明最纯真,最优秀的精髓底蕴,让它在世界文明格局中,再造领先的辉煌。

然而,我5000年传统文明最纯真,最优秀的精髓底蕴是什么?不就是与现代自然科学完全合拍的人文世界观吗?不就是与现代世界,人类要求大同和谐相一致的人伦价值观吗?

这可是唯独我华夏文明才有的、最宝贵的人文资源和条件啦,凭什么让它白白浪费?

这种宝贵的人文资源和条件的基础是什么?难道不就是传统的儒学文化和道家的思辨智慧?

每当我们翻开历史,我总喜欢思考一个史实的深层答案,应该说我华夏文明在满清的康乾盛世以前,从来就没有落后过世界列强,甚至一路领先。这个原因是什么?而这之后就开始明显落伍,迄今两百余年。这两百余年落后的根因何在?

然而,前一史实的结论,我已基本得出,那就是几千年传统文明的儒、道文化非常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造就了200多年前,我华夏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的文明格局。

在今天,我们有必要以200多年的落后,来全盘否定5000年文明的辉煌吗?这个200多年的落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难道不就是短短的一瞬吗?干吗今天的人们,非要远离这种世界观和价值观呢?改革开放的很短时间,拉短了我们同世界列强竞争的距离,事实证明:还是这种世界观和价值观,为老百姓所艰难秉承和推崇的结果。

而200多年落后的历史是什么?是孔子儒学的妄自尊大?还是满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是孔子儒学没有积极的主张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才是国富民强的根基?还是历史的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发动战争,内讧不断,然后又玩弄儒学为我所用,任意诠释传统文明,无限放大负面因素的必然结果?这是每个稍懂历史的人,心里都有底的答案,勿需我在这里摇唇鼓舌。自《孔子儒商大全》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郑州站 z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蔡老师 15925605583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