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马骏讲师,马骏联系方式,马骏培训师-【讲师网】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马骏:马骏谈“有用与无用”
2016-01-20 14415
一部影响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的百代谈兵之祖,一部享誉世界军事理论界的中华兵书瑰宝。《孙子兵法》究竟只是神机妙算的兵家韬略,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穿越人类两千年的战争黑洞,今天的我们将如何学习《孙子兵法》?国防大学马骏博士带您用世界的眼光来解读兵家经典《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齐国人孙武所著,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内涵丰富,逻辑缜密严谨,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传播,成为享誉世界的兵学经典。在今天的社会中,《孙子兵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其他领域。


  那么,我们现代人又将如何来学习《孙子兵法》,使它能够发挥新的价值呢?国防大学马骏博士,一位研究世界军事史的军事历史学家,现任中国二战史研究会副会长,研读《孙子兵法》二十年。他将带领我们运用比较的方法,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用历史的角度看战争,一同走进兵学经典《孙子兵法》。大型系列节目《我读经典》之马骏读孙子兵法——“有用与无用”。


马 骏: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学习《孙子兵法》的体会。《孙子兵法》共十三篇,五千九百多个字。这个书的名字本身可是说大家非常熟悉了,有些词句可以说是脍炙人口,比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者,诡道也。”像这些句子大家耳熟能详,非常熟悉。但是,很少有人能把这部书全部读完,包括军人,读完并且能弄懂的更是凤毛麟角了。为什么呢?因为这部书有些文字,到今天来讲已经是死的了,不好懂,所以看不懂就不愿意看了,是不是啊。


 


  什么是兵法呢?兵法是有关作战的方法和技巧。西方人想象思维可能比东方人丰富一点,把兵法叫做战争艺术,“The Art of War”,叫做战争艺术。那么不管叫什么,兵法撰写者的初衷,是写给军人看的,是要打仗的。我认识孙子这个人,知道历史上还有孙子这么个事儿,是从《吴宫教战》这个故事开始的,看小人书认识了,这是我知道孙子这么个人。那么真正看这部兵法还是“文革”之后恢复大学高考,我是第一批上大学的,恢复高考之后。那个时候报专业不像现在,我喜欢中文,想报中文系,可是我妈妈不干,于是就报历史系了。历史系有一门课叫历史要籍,是基本课,其中就有《孙子兵法》。坦率地说,我是学世界史的,那个时候对《孙子兵法》不感兴趣,能背几段也是应付老师的考试而已。在大学的时候我真不知道《孙子兵法》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有关战略的军事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一种用兵之妙、存乎一心的作战指导思想,不知道它是兵书中的经典。用《四库全书》这个书总目的话来讲,那时候真不知道它是“百代谈兵之祖”,兵法的祖宗。


 


  那么后来是什么事使我对《孙子兵法》感兴趣的呢?真正使我感兴趣的两件事。一个是我喜欢蒙哥马利,看了很多蒙哥马利传,后来我看到蒙哥马利曾经三次到中国,他是二战名将唯一到过中国的,在第二次,毛泽东在武汉东湖和蒙哥马利会见了,两人谈了许久。在会谈的时候蒙哥马利说,我建议世界军事院校都应该将《孙子兵法》作为教科书。你看,这么一个名将,这么能征善战的,能够打败“老狐狸”隆美尔这么一个将军,对《孙子兵法》却情有独钟,所以使得我对《孙子兵法》真正地感兴趣了。另外一个就是1987年,美国一个海军中将来国防大学讲学,到国防大学讲学的时候,他用了《孙子兵法》的奇正之术。他说什么呢?“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当时我在大礼堂听完之后我都有点惊诧,因为这句话出在《孙子兵法》的《势篇》,《孙子兵法》的《势篇》是十三篇里最难懂的,而“奇正”是《势篇》中最难的。“奇”英文叫indirect,“正”是direct,他讲这个而且用得恰到好处。所以这两件事使得我对中国兵学文化的经典《孙子兵法》的兴趣一下子提高起来了,我就开始认真阅读,一读读了二十年。


 


  那么我读《孙子兵法》第一个强烈的印象,《孙子兵法》是一部农民军事理论家写给农耕民族军队的兵法。为什么这么讲呢?这是我看《孙子兵法》,看这部兵法本身认识上阐述上的矛盾,至少表面上的矛盾而产生的一个问题。《孙子兵法•计篇》是它的第一篇,开篇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这守,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摆明的是说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人民的生死、民族的兴衰啊。于是,孙子认为要打赢战争就别客气,你想方设法要对付敌人,要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也就是说,他主张在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发动攻击,在敌人没有意料的时间采取行动,他认为这是军事家指挥奥妙与精髓之所在。可是再往下看,孙子讲了半天,转而又讲,讲什么呢?“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 孙子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不通过战争就能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那么既然孙子强调打赢才是硬道理,为什么却提出攻谋最好的方法是不用兵呢?马骏博士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是研究世界军事史的,这个问题直到我在比较农耕民族、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生产环境与他的作战行动、军事思想产生的特点,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孙子兵法》最初初衷是写给农耕民族的军队的。那么为什么这么讲呢?农耕民族是以农业为本的人类集团,农业是他生产的基础,农业是生产方式决定他肯定要需要一个安宁、和平的环境,不能动他不能乱,否则你误地一时它误了你一年。农民又是在地垄沟刨食的,他没有粮食他得饿死。但是在战争问题上,农耕民族是充满了矛盾,既需要又厌恶。说其需要,是由于农耕社会经济生活秩序一旦失控,王朝的更迭,他需要战争来解决摆平这些事情。那么对周边游牧民族、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入侵,他又需要反侵略战争获得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这是他需要。那么同时另外一层,他心里就是厌恶,因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内生的还是外来的战争,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大量损失,田园荒芜,黎民涂炭,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极大的灾难。那么这种既需要又厌恶的心理冲突,就使得农耕民族在战争问题上,既想需要战争,同时要将战争对社会财产、人的生命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于是,他在战争理念上,他追求不战争而屈人之兵。这是农耕民族最高的战争理念。所以孙子讲:“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只有农耕民族才有,游牧民族没有这个。


  * 马骏博士认为,由于地缘环境及民族文化的差异,与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和富于冒险的海洋民族相比,靠天吃饭、渴望安定的农耕民族对于战争具有一种本能的抵抗,所谓的“战争需要”往往迫不得已。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我们不希望战争,但我们却需要兵法。那么《孙子兵法》究竟教给我们什么呢?


 


  第二个体会,就是《孙子兵法》的实用性特别强。《孙子兵法》它是给军人写的一本书,战争不是好玩的东西,《孙子兵法》不是教人如何去做人,而是教人去打仗的,还要打胜仗,这点是很重要的。《孙子兵法》最吸引外国人眼球并且要竭力达到这一境界的就是那句话:“不战争而屈人之兵”,现代国际关系许多概念,威慑、预防性外交、合作安全等等,目的都在实现这一境界。我举个例子,上个世界九十年代,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出现了一批新生代的军事理论家,其中有一个人叫戴维•德普图拉,他是个上校。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叫做基于效果型作战理论,英文叫Effect-Based,基于效果型作战。那么对此国际、国内军事理论界对它评价非常高,说这个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军事思维,从原来的线性到非线性,评价非常高。我听完之后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这个东西我们老祖宗孙子原来就讲得非常清清楚楚,不战争而屈人之兵就是追求这个基于效果型作战的目的。通俗一点,就是用尽量少的时间和尽量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战略效果。孙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讲得非常清清楚楚了。


  问题不只在这儿,接着就是孙子在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自己的这种理想,这种战争的最好的理想境界的时候,他一点都不虚伪。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现实主义战争观,他明白无误地说,我用兵主要就是诡,诡诈,诡诈的方法,而只有依靠诡诈多变才能取得作战的胜利。就是他自己讲,兵者诡道也,兵以诈力,一点都不虚伪。可是最初我看这两句话,我心里不舒服,我心理想,那这孙子啊他不是个东西,怎么能够教人诡计多端,他不教人学好啊!一开始我就看这个兵者诡道也,这个诡计,诡计多端我们形容谁?形容诡计多端嘛,形容好人没有这么形容的。后来我明白了,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你不能用道德去衡量人的行为,要想打得赢,就要想方设法地骗对方,同时不让敌人、不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实企图,这叫隐真示假,骗。骗得对方越厉害,你取得胜利的把握就越大。战争可不是像踢球似的,体育运动有个裁判,判定你一个规则,犯规没犯规,什么招能用什么招不能用;逼急了能用的招他都用。有一些武器装备的发烧友问我,马教授,什么样的杀手锏最厉害?我笑了,我告诉他,去学学孙子的诡道,吃透了“诡道”你就会知道最厉害的杀手锏、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敌人想不到的武器。所以有人讲,战争的唯一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 无论是“基于效果型作战”还是“无规则之规则”,在今日被视为准则的现代军事学理,论却早已在两千年前被孙子言简意赅地道破其本质。马骏博士认为,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一切方法都将为目的所服务。孙子教给人的“诡计”是基于战争的需要,并不属于道德讨论的范畴。那么孙子教人作战的谋略是否就是说孙子就是一个好战的人?孙子的战争观又是怎样的呢?


 


  我教德国军事思想,经常要提一个人,这就是赫尔穆特•毛奇,在世界军事史上、世界军事学术史上这个人的地位很高,总参谋部就是这个创立的,这个人文笔很好,写文章非常漂亮。他其中有一句话:先计算,后冒险,也就是说先筹划好了再打仗。我在歌德学院的时候,德国汉堡国防军哈默博士讲学来了,他多次引用了毛奇“先计算后冒险”的话,并说老毛奇这个观点已经成为各国军事理论界的圭臬、原则。当时他跟我说了,我下课我就说这没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孙子比贵国的老毛奇提出得早了。但是我不好用“祖师爷”这个话,真是他的祖师爷,因为孙子比老毛奇大两千多岁。他在写《孙子兵法》之中就说打仗必须要仔细筹划,看看有多少有利的条件,有多少不利的条件,如果筹划好这些,有利和不利筹划得不周,你无法打胜仗的。所以他自己讲得清楚,多算胜,少算不胜。


  那么为什么孙子在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早于老毛奇两千多年呢?因为他深深知道,仗好打,打完仗的日子难过哟!农耕民族靠天吃饭,农业经济是非常脆弱的,所以老百姓承担战争带来的风险太大了。所以说孙子讲,最好不打仗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当然了,如果矛盾大到不打仗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时候,那也就得打了。但是打,应战,得有一个应法,在孙子看来怎么应呢?他讲了:“故兵贵胜,不贵久。”也就是说,只有速战速决而不是旷日持久地作战才是最划算的作战。说到这里,孙子非常严肃地对他的学生说,说什么呢?他说:“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在这里,孙子用比喻的手法讲,说领兵打仗的人啊,你们的手里的是攥的是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国家的安危,你可不要大意啊,可千万要小心。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巴顿曾经有一句话他说:和平是军人的坟墓。有人把这句话告诉在战场上一直跟巴顿较劲的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问他您对此有什么感想?蒙哥马利听完之后,他说一句话,他说什么呢?他说:“巴顿的伟大之处在于,有了他,发动战争的人才失败;而我的作用在于,因为我的存在,敌人不敢发动战争。”我欣赏巴顿,但是我在这里我承认,蒙哥马利比巴顿更有理性。军人不能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或者实现自己成就感,希望战争天天进行,连绵不断,让战争来得更猛烈些吧,不可能这样。所以孙子专门讲这个问题,他说什么呢?他说:“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什么意思呢?老人家告诉我们,没听说哪一个将领为了追求自己的指挥艺术而希望战争打得时间越长越好,没有一个。因为什么呢?因为战争毕竟要死人的,而且不是死一两个啊。所以兵贵胜,不贵久。


 


  * 从历史角度而言,军事统帅都是战争这个“时势”造出来的英雄,最高级的军事统帅不需要依靠实际战争就能够达到战胜的目的。而《孙子兵法》虽然教人对付各种战争,但本质却是以国家存亡、民族安危为根本目的的。那么,对我们而言,《孙子兵法》是否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对抗侵略的万全之策呢?


  那么第三个体会,《孙子兵法》是一个没用的书。刚才你说了《孙子兵法》是兵法中之经典,实用性非常强,为什么你在这里又讲它是一个没用的书?你究竟出尔反尔啊,对乎,错乎,为什么要这么讲呢?我接着向大家解释一下。我方才说了,兵法的初衷是写给军人看的,写给企业家的那是管理学。但是至于文化相通是另外一回事。从这一点意义上讲,中国军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人都幸运。因为中国军人从来不缺少军事教科书,我们是一个兵法大国,从先秦到清朝中国有四千多篇兵法,缺吗?因为兵法是给军人看的,是要打仗的,中国军人好幸运啊,从从来不缺少军事教科书。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咱远得不算,从汉匈战争到南北朝,从五胡乱华到宋金战争,从元灭宋到清灭明,会写兵法的中原农耕民族总是被不会写兵法的周边游牧民族所打败甚至征服。游牧民族不会写兵法,匈奴连文字都没有,相比之下,在兵法问题它和中原来讲不可同日而语,不是一个档次的,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会写兵法的总是被不会写兵法的打败,懂兵法的战胜不了不懂兵法的人。既然是写给军人的书,而军人是打仗的,而看了之后却打不了胜仗,《孙子兵法》不就是没用了吗?


  其实这是一个荒谬的逻辑,但是这个荒谬的逻辑的背后,却包含一个严肃的内容。孙子不同孔子和孟子、庄子,特别是不同于孔子和孟子,他不是一事一议的,一事一议来阐述他们儒家的或其他家的道德思想观,而是他用洗炼的笔调、深邃的思想、严密的论证,对他以前几乎所有的军事和战争知识做了总结,进而在这个基础上提炼了有关军事和战争问题提的一般性原则。无论是从军事和战争问题的基本认识,还是从方法论上,《孙子兵法》的哲学味道是非常浓烈的,可以说孙子是古代世界一个伟大的军事哲学家。而《孙子兵法》“没用”,这个“没用”带引号的,“没用”就在这里。为什么?因为哲学是知识的最高层面的东西,它是从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分析得出的抽象认识,但是它不能再简单地从原路回去指导实践了。而《孙子兵法》是最抽象的关于战争的原则,它不能一下子指导你具体的作战。因为兵法这个东西有一个特点,你会,敌人也会,兵法可没有专利啊,更没有专利保护这一说。那么《孙子兵法》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但是它不能从最抽象的谋略一下子去指导具体的实战。要想打仗光有兵法不行,关键看于战争的实力和潜力,换句话说,国家有没有银子打仗;第二,军队的强弱,军队是不是能够打得赢,能不能打得赢,武器装备怎么样;你不能总是一群烧火棍吧,民心、士气怎么样,老百姓支持不支持你打仗,有没有把各方面的力量凝在一起的那种制度;等等等等。这些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这些中间环节做好了,一个也不能落地都做到位,兵法才真正有用。


 


  * 马骏博士认为,《孙子兵法》的“有用”与“无用”都是哲学意义上的相对而言。然而《孙子兵法》流传至今两千多年来,在今天的社会中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进入更为宽泛的领域,有很多人把《孙子兵法》与经商、管理相结合,也有很多人把《孙子兵法》纳入政治学范畴。那么,现代人究竟应该怎样学习和运用《孙子兵法》呢?


就是现代人如何学习《孙子兵法》?对此我谈自己的两点建议。第一,由于军事科学从本质上讲是经验科学,所以军人学习《孙子兵法》应该结合战例,用战争史上的成败得失的战例来认识、领会《孙子兵法》阐释的军事哲理。军人咬文嚼字地学习《孙子兵法》,比不学《孙子兵法》害处还大!纸上谈兵大家都知道,这可不是简单的成语的事情,这是几十万士兵的生命换来的一个教训。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非军人民众学习《孙子兵法》应该注重他提出的一般性哲理。比如孙子提出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知行观,比如孙子提出的“制人而不制于人”,也就是争取主动避免被动的行为原则,比如孙子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中下攻城”之类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思想方法,学习这个对提高我们整体的素质和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借鉴或启示意义的,我们应该学习它一般性原理,提高我们的思维、整体思维层次,提高我们的素质。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郑州站 z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