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笙,张靖笙讲师,张靖笙联系方式,张靖笙培训师-【讲师网】
张靖笙 2019年度中国50强讲师
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工业4.0、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区块链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张靖笙:大数据生命进化论
2018-10-03 3005

大数据生命进化论

张靖笙

      人类的进化都是先改变看法,因此改变想法,然后改变行为,从而改变我们的世界。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定义了一种21世纪新的宗教----数据主义,人类将来可以既不崇拜神,也不崇拜人,而是崇拜“数据”。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

      对于政府、企业或者大众消费者来说,数据主义提供了突破性的技术和强大的全新力量,在这以前,大家认为数据只是人类智力活动的第一步,人类的思维活动要把数据转化成信息,信息转化成知识,最后运用知识成为支持更好决策的智慧,但随着大数据的流动和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力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依赖人类智力驱动的社会活动场景改为基于数据和算法自主驱动,而随着数据越来越多和机器深度学习的算法能力越来越强,数据已经越来越没有必要转化成被人所理解的信息或者知识再交给人来处理了,人脑也处理不了这么大量复杂的数据,大数据直接成为驱动各种人工智能算法应用活动的原动力,于是,处理大数据的工作交给能力远超过人类大脑的电子算法成为一种不可逆的潮流和趋势,这种必然的趋势让数据主义者提出了两条诫命:

一、数据主义者要连接更多的媒介,产生和使用更多的信息,使数据流最大化;

二、数据要把一切连接到其系统,这里指的一切不只是人,而是一切事物,就连那些不想连入的异端也不能例外。

     随着全球数据处理系统变得全知全能,“连接到这个系统”也就成了所有意义的来源。过去人文主义者认为 人要聆听自己的内心,找出生存的意义。数据主义者则认为,经验不分享就没有意义,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记录自己的体验,分享到大数据流中,算法便会找出意义并告诉我们该做什么。在18世纪,人文主义从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人为中心,把神推到一边,21世纪,数据主义可能从以人为中心,走向以数据为中心,把人推到一边,最后,万物互联只要靠数据就有了神圣的意义。

      对数据主义来说,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数据主义相信一切的善(包括个人更好的享受到国民经济持续的增长)都是来自信息自由流动。数据主义者认为,信息自由流通的权利应该高于人类拥有并限制数据流通的权利。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据智能采集终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其实都已经逐渐成为数据流的一部分,就算是这代表放弃隐私、自主和个性,越来越多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创造过程是由所有人共同完成的,如共享经济、维基百科、众筹、众创,信息的自由流动是这个人类进入共创文明新时代的基础。

如果把视野放大到对生命的理解,数据主义折射了下面三项是对生命进化带来的最重要的趋势:

1、科学正在逐渐聚合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之中: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持续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

2、智能正在与意识脱钩,意识是生物体各种行为的内驱力,过去智能和意识一向是两个形影不离的概念,必须是具有意识的生物体,才能完成需要智能的活动,而今天人类社会很多的任务,已经不再需要有意识的自然人来参与,例如开车、下棋、诊疗或者辨认出恐怖分子,没有意识的大数据算法的智力表现已经超过人类。

3、数据主义将人类体验等同为数据模式,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电子算法,很快就会比我们的生物算法更了解我们自己,包括欲望和情感等主观体验。

     伏羲和古巴比伦时代,人们相信是宇宙和星星在控制人的命运,后来各种宗教布道者说,要按圣人的话和宗教经典指导生活,接着人文主义者说,聆听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感觉,到了21世纪,数据主义说,感觉不再是全世界最好的算法,人的命运要听从算法的安排,多聆听数据的意见。和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相比,人类智能有两项明显的劣势,一项是连接性,通过互联网,机器的之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连接成为具有更强大运算力的智能系统,而人和人之间的良好合作则需要长时间的互相试探和博弈;另外一项就是更新性,在大数据驱动的机器网络里面,所有机器智能的升级几乎都是与时俱进的,而愿意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只占少数。

      如果数据主义成功征服了世界,人类会发生什么事?我们正努力打造出数据驱动的万物互联网,本来是希望让我们更加健康、快乐和拥有更大的生产力,然而当整个人类社会的活动依赖万物互联网来运作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大数据算法已经超出了人脑理解的能力,在这个网络中的自然人,有可能降级为个别的处理器芯片,甚至沦落为产生数据能的小电池,每个人的生命成为数据洪流中微不足道的一片涟漪,自然生命是短暂的,数据生命则取得了永恒。

      这种《黑客帝国》电影所描述的场景让人恐怖,但也并非危言耸听,科技已经拥有了神一般的能力,而人类对科技带来的革命性改变还缺乏足够的远见,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兴起肯定将根本性地改变人类世界,但我们却无法真正明确地预测未来,我们原来希望通过科技的进步拥有更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可当科技进步到拥有改天换地神力的人工智能的时候,人还是受限于各种生理局限遇到能力提升的瓶颈,这样的人智-机智系统搭配明显是对人类不利的,人类如果不想被踢出局,就得自己将心智升级,以驾驭甚至对抗最复杂的无意识的大数据算法。

      生命的内涵是指在宇宙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的一类现象。狭义的生命指有机生物体,自然界的生化反应产生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氨基酸结构,以及真菌、细菌、植物、动物(人类),广义的生命泛指存在前后连贯性的变化和运动的事物或系统,这种事物或系统能基于感知而做出选择性的行为,则可以拥有与生命内涵相同的表现。

      虽然一直到今天,我们还是认为大数据是无意识的,而随着大数据所决定的活动越来越多,大数据算法可不可以看成一种新的生命形态,这方面的探究不但很有意义,也很有现实的必要。就目前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可以预料,大数据算法或者人工智能复杂到一定程度,具备了某种符合生命内涵的基本属性的现象也将可能纳入生命的范畴。

      毫无疑问,大数据生命的形态和自然生命有非常巨大的不同,自然生物生命是有意识的,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来自几十亿年时间遗传和进化的生物基因信息,另外一方面来自生物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体验,欲望和情感构成了意识的基础,而大数据本身是没有欲望和情感的,毫无疑问,大数据的生命是人类直接设定和赋予的,而人类赋予大数据生命力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智能,而非欲望和情感,比如一位人类出租车司机,开车的同时也会欣赏音乐与景色,但大数据驱动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只需要能用最快、最安全、最经济的方法地把客人送到目的地就可以了。所以从更本质的角度分析,大数据生命是和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任务挂钩的,而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没有最优,只有更优,所以大数据的生命也有持续进化的必要性。

今天我们探索大数据生命的进化,有两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大数据的生命力在于其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这可以看成大数据生命的本能,需要越来越多的数据和越来越复杂的算法,就是这种本能决定的,如果大数据应用进化到自主学习和自我演进的程度,这种大数据生命就有可能具备了一定程度上冲破人类约束的自由发展意志,甚至反过来控制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偏离了人类赋予其生命的初衷而带来不可预料的负面后果;

另外一方面,人类必须发展一种全新的生命意义和心智模式,才能应对数据主义带来的巨大冲击,当把那些不需要生物情感体验的工作交给无意识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后,每个人都必须寻找新的存在价值,尤瓦尔•赫拉利指出,21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一旦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手现在人类手上87%的工作岗位,而且能比有意识的人类做得更好的时候,多余的人还能做什么?科技的发展满足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计需要已经不成问题,但人需要寻求证明自身生命存在价值的新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教育已经需要重新定义,如果今天我们的教育系统还费老大劲教给学生的是一些将来参加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工作岗位将来都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所取代了,教授这样的知识和技能还有什么必要?

      不可否认,数据主义的论调在某些方面是让人感到恐怖的,当然也会面临批评和异见,而笔者认为,我们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阴谋恐怖论的角度来评判或者拒绝这样的论调。作为大数据生命的始作俑者,人类应该更加主动和积极地谋划和掌控大数据生命的进化方向,从笔者的角度,通过互联网+数字孪生(Digital-twin)走向人类和数据共生是一条比较稳妥的中庸之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从生命进化的角度,趋吉避凶是所有宇宙中自然生命体的本能,这不是人类的特权,宇宙的演变进程有其与生俱来的自洽性,人的生命能超越其他生命物种的地方,恰恰在于通过这个“道”字所体现出来的对这种宇宙演变自洽性的系统性感悟能力,人类宗教的目的是让信仰者离苦得乐,循道而行方可实现天(外部环境)人(内在意识)合一(和谐统一)的生命至乐,既然人通过社会性的知识建构活动建立了一种可以反过来影响自然演变的人类智力网络,那么人类的使命除了生物性的离苦得乐,还有宇宙性的“替”天行道,即使这个“替”字还有待商酌,但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地步,通过大数据生命这种形态表达出来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使命要求。

      虽然我们还无法真正预测大数据进化带来的后果,但大数据生命已经很大的可能成为人类社会更高级的进化形式,如果大数据生命不能替天行道,那就只能要了人类的命,这点倒是可以肯定的,作为大数据的“上帝”,我们人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这个趋势来说,教育从面向知识转向面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代表的核心素养,也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本稿完成于2018年10月3日,如需要引用,请注明出处,同时祝愿中国繁荣富强)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郑州站 z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