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思想,谭思想讲师,谭思想联系方式,谭思想培训师-【讲师网】
少年崛起品牌创始人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谭思想:教育孩子,在管和不管之间,还有一个选择
2018-09-21 2811

     常有家长说 ,现在的孩子真的太难教了,家庭条件好了什么都不缺,很多缺的就是学习积极性

    “管”得太多,适得其反

     家长们纠结的是,到底管还是不管。不管吧,真的做不到,作业还是需要按时交,成绩还是要盯着的;管吧,却总是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啊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开始,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这也就是家长越管,孩子成绩反而平平的原因。

而且,不管是要求孩子做事还是要求成人做事,都要恰到好处。如果一直用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就像马克·吐温一样。

      而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步加强,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对父母的依赖开始减少,对父母的   权威渐渐发起挑战,这时候父母如果管得太多,且一遍又一遍地唠叨,很容易引发一场父母与孩子间的大战。

      如果过多的管教会让孩子逆反,是不是家长就要放任孩子“自由生长”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管理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重要的是把握好分寸。

      培养驱动力,才是王道

教育孩子,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性,让孩子可以自发主动地想要变好想要学习。这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的,而且越早有这个意识以后就越受益。这里有一个叫做“驱动力”概念。

       人类其实天生就有自我发展和探索的驱动力,但是这个本能的驱动力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增强或者削弱。而这其中有三大因素非常关键,如果这三大因素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人的驱动力就会被激发。

那么,父母该如何强化这三大因素,从而唤醒孩子自发的驱动力呢?


第一大因素:技能

       有些进步也许在我们看来特别不起眼,但是对于当时那个阶段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他们努力过后的结果。这会让他们感觉很棒。

      所以,当孩子取得一点小进步时,家长就要及时表扬,表扬这件事是个双刃剑,想要让表扬达到正面效果,我们要掌握以下三条原则:

1.夸具体不夸全部

      “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但是,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其实,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与其含混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今天你背了20个英语单词,比昨天进步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表扬可以改变的品质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

         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不要夸孩子“聪明”,而是夸孩子“积极思考”、“动脑筋了”、“你很努力”等等。

3.避免与他人比较的表扬

         “你比哥哥考得好,真棒!”这样的表扬粗看没什么问题,但它却让孩子的关注点变成了“超过别人、赢过别人”,而不是掌握这项技能本身。于是就容易形成这样的思维,如果这件事不能“超过别人”,那我就不做,也就会出现怕输、好胜心过强的问题。

第二大因素:自主

       自主的意思就是控制自己的生活,可以“做自己”。 这其实是孩子一直在追求的一件事,这种“自主”的追求过程有时会让我们觉得孩子越来越淘气不乖了,但正是因为孩子想变得自主,他们才有驱动力去变得更好。因此,聪明的家长不会用打骂吼叫

来镇压,而是开始懂得给予孩子适合他们年纪和发展的责任。 

      在学习方面,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自己担负对学习的责任,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只提出总体的要求,具体的细节让孩子去把握,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的效果。

      比如平时只要求孩子写字时坐姿要端正、做题时一定要细心、读书时要留心精彩词句的应用以及用多长时间完成多少作业和练习等等,而其他的方面都由孩子自己做主。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学习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责任越大,能力更强”,这就是一个正向的循环。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信任后,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三大因素:关系

       这是最关键的。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很清楚地明白,父母爱我,是爱我本身的模样。

      可惜,这点却是我们常常忘记或者混淆的,很简单的一个区分方法就是,你对孩子的爱是因为“他是谁”而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回想一下,多少次我们会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你要好好读书,不能给父母丢脸”。

      这些话就是在告诉孩子,我们爱的是孩子的行为,并不是他本身。

      而这个信息到了孩子那产生的是“害怕”,这样的孩子也许也能有驱动力,但这样的驱动力是源于外界的,一旦没有了父母的严防死守,他们就不会去努力。

      曾经有一篇纪实报道,说很多上了名校的高材生都是“空心人”,因为长久以来“考上好大学”都是父母的期望。他们因为“害怕”才努力,当他们最终完成后,就突然感到困惑了,不知道自己奋斗的意义何在。

      所以,“有条件的爱”尽管短期内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动力,但终究不利于孩子长远规划自己的人生。

      教育,不是什么都管,更加不是完全不管。

      在管和不管之间,我们还有一个选择,

      那就是唤醒,唤醒孩子内在的驱动力,

      让他们愿意变得更好,愿意做得更好。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郑州站 z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