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传文,陆传文讲师,陆传文联系方式,陆传文培训师-【讲师网】
家庭教育 品格教育 亲子教育 青少年素质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陆传文:物质鼓励怎么失灵了?
2016-01-20 39882

物质鼓励怎么失灵了?

文/陆传文 (高级家庭教育顾问)

 

第一节课:实话实说

讲述人:赵女士

 

我儿子王志今年14岁,上初三。眼看就要中考了,可他在学习上一点儿紧迫感也没有,真是急死人了。

王志以前不是这样的。上小学时,他学习成绩挺不错,虽然有点儿懒,在学习上也不那么情愿,但只要我和他爸爸多重复几遍,或者喊几嗓子,他还是会听的。我们很少打骂孩子,大多数情况下都用鼓励的方式教育他。比如他不愿意背英语单词,我就用“代币法”鼓励他,如果每天背会十个英语单词,就给他一个有我签名的纸币,积攒到十个纸币就可以去吃一次麦当劳。有时候孩子懒,周末不愿上课外辅导班,我就答应给他买喜欢的衣服或玩具。每次通过这些物质上的鼓励,他都能比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也正因为这样,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没让我们操心。

谁知道,到了中学后,这些鼓励方法一下子全不灵了,不管我们提什么奖励,他都用敷衍的方法对付学习,成绩一天不如一天。我们也和他沟通过,问他是不是想要别的奖励?他摇头说不是,然后嘟囔着说:“没兴趣,不想学。别问我为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

不仅如此,他还学会了攀比。有一次,他回来说同学们都穿耐克牌运动鞋,他也想要。尽管我们的经济状况允许,但我不想让他养成攀比的坏习惯,所以没有答应他。谁知道,他便生气了。后来我想,别的同学都有,如果他没有的话,没准大家会笑话他;而且,我也想通过买鞋来提高他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对他说,如果月考时每科成绩能提高10分,就给他买。他一听,很不情愿,但是看到我很坚持,也只能勉强答应了。

原本以为这回他能好好学习,没想到,他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月考成绩下来,每科平均只提高了4分!我和他爸爸都很生气,因为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说话不算数。于是,我们决定不给他买鞋子,作为对他的惩罚。可是他牛脾气上来,死缠着我们,说既然成绩已经进步了,就应该给他买鞋。他甚至有些恨恨地说:“买鞋本来就不应该和学习掺和在一起,你们要是不给我买鞋,我就不去上学了!”看他这样,我们又生气又无奈,只好妥协。

其实给他物质上的这些支出我倒不在意,我在意的是他的学习。中考越来越近,为了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我和他爸爸许诺,只要他努力学习,将来考上重点高中,就带他出国看足球赛,或者给他买想要的名牌衣服。一开始,他特高兴,学习认真了许多,可没过几星期,又变回了老样子。

现在,我们为了孩子的学习绞尽脑汁。有时候实在气急了,我就不给他零花钱,让他通过写作业来赚钱,每做对一道题给一块钱,每天及时完成作业的话再给五元。你猜怎么着?他宁可憋着不花钱,也不愿意写作业。而且他的眼神让我一阵心寒,那种冷漠而不耐烦的神情,让我觉得他似乎和我们越来越疏远了。有时候,为了拉近和他的关系,我就想让他帮着干点儿家务,这样我们母子俩能聊聊天。谁知道,他第一句话就是:“给多少钱?”我真是震惊极了。眼看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和我们越来越陌生,我真的很痛心,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第二节课:

实案分析

 

1.物质鼓励让孩子觉得爱是交易

首先父母要清楚,爱是无条件的,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我们要尽可能将爱和孩子的表现分开。爱孩子只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而不是他长什么样子,是否学习好。从这个角度出发,王志妈妈的爱无疑是附加了许多条件。

也许孩子的话最有说服力。我和王志本人沟通时,他对我说:“从小到大,无论我管他们(指父母)要什么,他们都要和我讲条件,都要和学习挂钩。明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心里挺高兴的,但是他们每次给我东西时总说要听话、要好好学习,要不然下次就不给买了。我心里就一下子变得很不是滋味,别提多难受了,好像生下来就是为了和他们做交易。”说这番话时,王志低着头,语调冷冷的,带着一丝怨恨,而且他直接用“他们”代替了“爸妈”,足以看出孩子的失望和不满。

2.物质鼓励会使孩子的欲望膨胀

心理学中有一个递减效应,也就是说报偿减少后,人们做事的劲头就会随之减少或者消失。同样,在通过物质鼓励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尽管做作业的报酬没有减少,但随着孩子年级升高,作业量和难度增加了,报酬就相对显得少了,此时就需要更大的物质鼓励才能刺激孩子的学习愿望,因此孩子对物质的要求会不断膨胀,过早形成欲壑难填的心理。

3.外在报酬削弱了孩子的内感报偿

人们在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偿)时,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在这个个案中,内感报偿是孩子学习的真正动力,是物质奖励不能取代的。孩子想学又学不进去,说话不算数,就是因为内在动力不足,学习的欲望战胜不了懒惰的心理造成的。而孩子的动力不足,有一部分原因恰恰是频繁的物质奖励所导致的。由于以往的行为模式中,孩子一直是为“奖励”而学习,所以他内在的学习动力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当奖励不再吸引他,而自己又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时,就容易出现这种反复的情形。

4.中学生更注重精神鼓励

青春期是孩子精神的成长期,孩子已从注重物质需要转移到注重精神需要。他们在寻找自我和独立性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尽管物质对他们有着很大的诱惑,比如有时需要用名牌衣服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他们更需要得到认可、欣赏和表扬。

父母的物质鼓励让王志觉得在他们眼里,自己还像没有长大的小孩,会为一块棒棒糖而兴奋不已,乖乖就范。王志说:“每当他们用物质来鼓励我时,我都觉得是在被利用和哄骗,做事的兴趣一下子就没有了。我真希望他们对我说:我们相信你,知道你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我们知道你一直在努力。”

物质只是人最低层次的需求,当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物质需求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孩子宁可不要零花钱,也不和父母做交易。

 

第三节课:

父母对策

 

1.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

王志的家长首先应该明白,家长抚养孩子,为孩子买喜欢和需要的衣服、玩具、食品等,是在满足孩子基本的生活需求,为孩子提供生活和学习的保障。这是父母应尽的职责,是爱孩子的表现,而不应该和学习成绩联系在一起,更不应该讲条件。给孩子买东西和要求孩子学习,一定不要掺和在一起,以免引起孩子的误解和不满。假如孩子有时学习不够努力,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或者犯了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应就事论事地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迁怒于孩子,更不能剥夺孩子得到某些物质的权利。

此外,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要分清楚哪一些是他应该得到、可以得到的;哪一些是不合理的要求。当拒绝孩子不合理的物质要求时,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之所以不满足他的要求,不是因为父母不爱他,也不是因为他没有完成父母的要求,而是因为这个物质要求本身的不合理。比如,价格太奢侈、对孩子而言不合适等等。

2.了解物质鼓励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表面上看,物质鼓励是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劳动付出的认可,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逼迫。孩子不愿学习,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就无法获得自己的物质需要;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先满足父母。在这个较量中,孩子是无力反抗的弱者,是处于被动的一方。因此,过度地使用物质奖励不仅不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情感和自尊。

在成人的观念中,金钱和物质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能够使人努力做事,甚至做不愿意做的事。成人有维持家庭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渴望,所以对金钱和物质有极大的占有欲。而未成年的孩子,没有持家的责任,更知道无论如何父母也不能抛弃他,停止对他的基本供养,所以并不会如家长所设想的那样对一切乖乖就范。因此,王志的妈妈应该以新的眼光看待物质鼓励的实质和作用。

3.用精神鼓励代替物质鼓励

物质对孩子的激励是有限度的,当孩子得到它时,努力的欲望自然也就减弱或消失了,需要新的或更大的物质刺激才能再次激发孩子努力的愿望。而精神鼓励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保持长久甚至一生的动力。

精神鼓励分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上的鼓励。如果发现孩子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要真诚地对他说:“妈妈看到了你的进步,心里很欣喜,这是你通过努力换来的。”当孩子考砸了,也不要抱怨,而要说:“我知道你没有考好,自己心里也很难受。慢慢来,妈妈对你有信心。” 

二是身体的接触和陪伴,也就是在孩子情绪低落或遇到学习困难时,给他一个拥抱、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或者陪他聊天、听音乐等等,都会让孩子感到巨大的安慰和鼓舞。当孩子在精神上感受到父母的爱和鼓励后,他便容易听从父母的意见,有安全感和上进的愿望。

4.明确责任,增强孩子的行动力

利用家长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身份,界定出父母和孩子各自的责任,明确地告诉孩子:“父母在家里的责任是抚养你;你的责任是学习书本知识和生活技能,去实现你人生的梦想。”

明确了责任后,孩子的行为便有了一个大的方向,此时,可以训练孩子学会服从和快速行动。家长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简单而坚定地说:“给你十分钟,收拾好你的书桌,立即行动。”渐渐地,将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责任界定清晰,让他为这些责任而自觉地行动。

第四节课: 

家庭作业

1.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父母要以身作则,严格按计划和规则办事,用行动说明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

2. 父母单独轮流记录自己在对孩子精神鼓励上的心得,看看哪些起到了效果,哪些没有效果甚至起了反作用,每周汇总分析。

3.每天给孩子一个鼓励性的身体语言,比如轻轻拥抱、拍拍脑袋、甚至是男人之间的捶捶胸等等,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和鼓励;

4.定期安排家庭户外活动,在互动中增强亲子感情。

 

(责任编辑/李彦)

 

" >W0�Wacerun:'yes'; font-size:12.0000pt; font-family:'宋体'; " >

发表于《婚姻与家庭》下半月刊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郑州站 z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