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市场上找一个或若干个(中国酒类企业尤为突出)经销商,并委托这些经销商去网络本区域及周边市场的批零商,或是照搬国内成熟企业与成熟品牌的市场模式,而忽视企业自身情况与产品在市场上不足之处,而对各市场建立自己的专店,虽然花费不少的人、财、物资源,但最终结果是企业在市场上的惨淡经营;二是在产品广告宣传上,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在没有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委托当地广告媒介单位在各媒体上做产品广告宣传,企业与经销商们均迫切希望通过某种广告形式来拉动和引爆市场,促进产品动销,其结果是竹蓝打水一场空;三是在产品促销与服务上,企业与经销商们临时聘用一些没有通过专业的产品文化与市场知识培训人员,分别对医药连锁店及商超、批零售店进行人力促销与让利促销来扩大产品销售。其结果是收效甚微,难尽人意;四是企业照搬原来有些企业采用的会议营销(指药品、保健品类)或团购(团购多指快速消费品企业)来推广产品与扩大销售所形成企业在市场上的短期行为。但在现代理性消费的环境里及反腐倡廉与利剑高悬的今天,不少企业却因此在市场上饱尝着举步维艰之痛。虽然企业在市场上处处点火,但并非燃燎原之势,其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把企业引向难己自拨的困境。从以上情况我们不难看,国内还有不少中医药保健品及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市场能力上,对市场的研究与掌握控制等方面上还十分业余。致使绝大多数中国该行业企业无法与国际上成功的著名企业相抗衡,很难适应当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