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礼,范志礼讲师,范志礼联系方式,范志礼培训师-【讲师网】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47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范志礼:《黄帝内经》原文译文下卷灵枢篇31
2016-01-20 13417

下卷 灵枢篇 卫气第三十一

【本章要点】
一、从五脏六腑的功能,说明营气、卫气的功能和循行概况。
二、指出十二经脉的标本与某些穴位的关系。
三、简述上下虚实的治法,并说明四街的部位,以及治疗上取其穴位时应用毫针的手法。

【原文】
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①内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②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石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岐伯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足太阳之本,在限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阴③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输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腧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也。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腧与舌本也。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也。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
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石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④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

【注释】
①气:这里的气指的是饮食化生的精微之气。
②穷:这里是彻底弄明白的意思。
③窍阴:即第四足趾外侧的窍阴穴。
④膺:指胸部两侧肌肉隆起处。

【译文】
黄帝说:五脏是贮藏精神魂魄的,六腑是受纳和传化水谷的。由饮食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在内则入于五脏,在外则行于分肉、经络、肢节。其浮而在外之气,不循行于经脉之中的,叫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脉之中的,叫营气。卫行脉外属阳,营行脉中属阴,阴阳相随而行,内外贯通,有如环之无端,如水之源远流长,无有穷尽。但在分别阴阳属性时,都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因此,能分别三阴三阳十二经的就可以知道病是怎样产生的;能判断出虚实所在,便能找出疾病的上下部位;能知道六腑之气往来的通道,在诊断和治疗上,就像会解开绳结,开达门户一样,方便自如;能知虚者软——经气空虚,实者硬——邪气结聚,就能知道补虚泄实的关键所在;能知手足六经的标部和本部,对复杂的疾病在治疗时就能应付裕如而无所疑惑。
岐伯说:多么高深博大的理论啊!现就我知道的尽量地说出来。足太阳膀胱经的本部,在足跟以上五寸(由外踝下的地平面算起)中的附阳穴;标部,在两目的睛明穴。命门,是指眼睛。足少阳胆经的本部,在足第四趾外侧端的窍阴穴之间;标部,在窗笼之前,即在耳珠前陷中的听宫穴。足少阴肾经的本部(内踝之下一寸,再由此向上三寸),在内踝上下三二寸的复溜、交信穴;标部,在背部的肾腧穴,与舌下两脉的廉泉穴。足厥阴肝经的本部,在行间穴上五寸的中封穴;标部,在背部的肝腧穴。足阳明胃经的本部,在足次趾端的厉兑穴;标部,在颊下结喉两旁的人迎穴。足太阴脾经的本部,在中封穴前上四寸中的三阴交穴;标部,在背部的脾腧与舌根部。
手太阳小肠经的本部,在手外踝之后的养老穴;标部,在睛明穴上一寸处。手少阳三焦经的本部,在手无名指之间的液门穴;标部,在耳后上角的角孙穴与下外眦的丝竹空穴。手阳明大肠经的本部,在肘骨中的曲池穴,上至臂臑穴处;标部,在颊下一寸,人迎之后,扶突之上。手太阴肺经的本部,在寸口中的太渊穴;标部,在腋内动脉,就是腋下三寸的天府穴处。手少阴心经的本部,在掌后锐骨之端的神门穴;标部,在背部的心腧穴。手厥阴心包经的本部,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内的内关穴;标部,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处。
凡要测候十二经标本上下所主的疾病,一般在下的为本,下虚则元阳衰于下而为厥逆,下盛则阳气盛于下而为热;在上者为标,上虚则清阳不升而为眩晕,上盛则阳盛于上而为热痛。属实症的当泄,以绝其根而使疾病停止发作;属虚症的当补,助其气而振其不足。
让我再谈谈各部的气街:胸、腹、头、胫之气,各有所聚所行的道路。气在头部的,聚之于脑;气在胸之前部的,聚于胸之两旁的膺部,气在胸之后部的,聚于背腧,即自十一椎膈膜之上,足太阳经诸脏之腧;气在腹部的,聚于背腧,即自十一椎膈膜以下,足太阳经诸脏之腧穴,并聚于腹前冲脉及在脐左右经脉处的穴位(盲腧、天枢等穴);气在胫部的,则于足阳明经的气街穴(又名气冲穴)及承山穴(足太阳经)和足踝部上下等处。凡刺这些穴位都要用毫针,操作时,必须用手先在穴位上作较长时间的按压,待其气至,然后针刺与之补泄。刺各部气街的穴位能治疗头痛、眩晕、中风跌仆、腹痛、中满、腹部突然胀满,及新得的积聚。疼痛按之移动的,治之易愈;积症不疼痛的,难愈。


本文来自【易文言】-古文,文言文在线翻译网https://ewenyan.com/articles/hdnj/66.html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郑州站 z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