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玉成大讲堂
6]时代造就人才(二)
蔡伦、高唐伯之后的200年,我们应注意到的科学家有西班牙的哥伦布、葡萄牙的皮萨罗、波兰的哥白尼、德国的开普勒。这五位科学家前三位是探险家,也可以叫做征服者,带有武坛巨星的特点,但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他们活动的科学意义。后两位是天文学家。人类在这一时期出现他们这样的“征地”、“征天”奇才也是一种必然。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由于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货币经济的急剧增长,以及西欧各国和东方国家贸易联系的扩大,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对开辟新航路的需求,尤其是对黄金的需求。因为当时黄金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加上西欧在贸易中金银大量外流,所以迫切需要大量黄金。哥伦布是个贪婪的穷汉,他和西欧的封建主、教士、航海家一样,一直做着自己的黄金梦。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对于当时资产阶级追求黄金的这种贪婪,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促使哥伦布等冒险者寻找新航路的必要条件还有地理知识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航海术、造船术科技的发达,以及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的普遍使用。当时地圆学说已广泛传播,大型海船可以抵御风浪,越洋过海,甚至有了世界地图。这个时期,哥伦布的航海并不是孤立的,我国的航海家郑和就曾七次下西洋远航(1405——1433),葡萄牙的伽马(1394——1460)、西班牙的皮萨罗(1475——1541)等都取得了很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