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鹏,刘华鹏讲师,刘华鹏联系方式,刘华鹏培训师-【讲师网】
47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华鹏:O2O这些年沉淀下来哪些经验?
2016-01-20 17233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

[ 导读 ] O2O的持续火爆容易让创业者迷失方向,趋之若鹜。盲目的进入,疯狂的烧钱后最终的结果是黯然退场,血本无归。O2O新商业代表的是变革,是更新。创业的大势和传统企业的转型是试探,是进步。但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一蹴而就的。


即使对O2O了解不是很多,但随便拉出一个人来就可以对O2O的理论具有个人的看法,这是O2O火热的情况造成的。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O2O这个词语上,包括很多像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微营销等专业从业人员感觉很严肃,很高大上的词语被片面的理解和传播,有些观点的理解和传播令从业人员哭笑不得。

这种肤浅的表面的理解催生了现在年轻人浮躁的心,随便站出一个80后90后来,如果不是一个创始人,CEO之类的感觉都不好意思了。这种大跃进式的成长会害了很多年轻人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要知道这些东西一定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任何理论和行为的产生都需要一整套强大的理论支持,爆发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成功这一定都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社会阅历的,别相信那些日入万元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天下不会掉馅饼。当然肯定是有的,但是那是个例。而且这些个例里面成功的无一不是布局者、金子塔顶端的人物。

也许你不赞同我的观点,我可以举个O2O的例子,看看您在对上文提到的词语理解得是否透彻,当然如果不正确你完全可以猛烈的喷我,互联网讲究的不就是公开么,哈哈。笔者是一个曾经操盘过餐饮类型的O2O平台,十几万创业,一个月的时间聚拢三十多万的销售资金。其平台关闭的原因我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借鉴,因为成功的原因很多,而失败的重要意义就是不让您重蹈覆辙,别人已经踩雷,您就不用再去到那个倒霉的地方了。很多创业者反复踩同一个雷,哪些是经典误区。本人现也在一家大型公司从事水果电商,同样O2O也是今年的重点。

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O2O的概念非常广泛,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可以通称为O2O。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O2O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有所介绍及关注。2013年O2O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开始了本地化及移动设备的整合,于是O2O商业模式横空出世,成为O2O模式的本地化分支。

线上购买,线下消费平台型的B2B2C型,即商家和网站达成协议,商家在网上平台销售给客户,客户通过网络支付后再到实体店消费,商家再通过网络和线下维护客户。有人也理解为O2O,其实和淘宝之类的销售渠道的区别就是提货地点的不同,你可以把同样的一种商品上到不同的网站上。

这是大众的理解,这里含有两个关键词:本地化分支、移动设备的整合。基于大平台上的销售很容易受到平台的牵制,但大平台的导流作用完全不可小觑,重要的是平衡个中的比例。自建平台的推广让客户知晓的技能和难度相对前者较大。强调本地化的一个原因在于,O2O的服务以及配送和服务优于大型平台,客户联动性强,除非别人用钱砸你,否者你这本地市场别人是很难撼动的,客户都是有感情的,所以对于先入为主的具有很大的优势,而行业本身的产业链十分容易牵动,所以项目本身一个很小的变动就是塑造一个体型庞大的项目。

给大家举个APP为例,把这些点列举出来供大家提高警惕。

这是一个以“私厨”为特色的O2O餐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发现周边的“私厨”,查看其拿手特色菜品(包括蛋糕、炒菜、主食、粥羹等)并订购。同时,用户也可以申请成为“私厨”,把自己拿手的菜品上线,然后等附近的人下单后再制作。在配送上,支持自提和送货上门等方式。该平台的意图是满足个人“私厨”分享和获利的需求以及满足“吃货”们对美食的追求,可以看做一个本地化的餐饮P2P平台。

从产品设计上,这款APP是非常不错的,界面友好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好。然而,其稚嫩的O2O模式设计却是硬伤,为项目运营制造了较大风险。

一、商品品类多,没有聚焦

本APP“分类”菜单项中,列举了包括烘焙糕点、早餐、午餐、小吃零食、晚餐、夜宵等12个品类。然而进去的时候,会发现有的品类内的商品数量尚可接受,但是有的品类内的商品数量很少,不同品类之间的用户体验不连续。我认为,对于一个O2O项目的初始阶段来说,由于初期用户流量较小,流量宝贵,平台应该把早期用户聚拢起来并对应到集中的领域,尽量形成热度。这种思路有点类似电商中的“爆款”思路,其核心就是用某一类商品去定位用户群、凝聚用户并形成一定的传播。如果有限的客户流量被分散到多个品类上,不但损耗用户体验,而且后面也会讲到,其对于非平台控制的供货方来说也是积极性的打击。

O2O创业者往往会进入一个“大而全”的误区,即把能想到的或者任何用户提出的需求都试图满足,以服务好每一个用户。这可能也是本APP具有这么多餐饮品类的初衷。然而,O2O初创者应该知道,用户会提出需求,但是用户也拒绝接受不好的体验。在我过去的经验中,用户总是会说“你们要是能提供一些XX就更好了”,但是增加商品尤其是增加品类需要团队投入相应的精力。

O2O初创团队在实力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当然如果本例中团队已经获得海量投资可以另当别论了),一般不要盲从用户的这种需求,应该聚焦自己的实力和优势专注到某一类内容(包括服务和实体商品)中,尽量满足大众用户的某一类需求或者某些用户的需求。聚焦内容,就是在聚焦团队的力量,就是进行定位的过程。而刚刚开始的创业型企业,获得每一个种子用户都十分宝贵,可以不成交,但成交后的体验一定要给客户有Surprise的感觉。也就是说小但是特别美。

二、用户位置的分布密度,是所有O2O项目的风险

在很多O2O项目中,互联网属性较强的团队更倾向于偏重线上运营,其直接导致的用户位置分散给用户体验出了难题。在本例中,我们把“吃货”和“私厨”都视为用户,且不说很多地方的“私厨”很少,即使当我在APP中定位到某几个生活区域的时候,发现供货方“私厨”的分布也是较为分散。其直接后果是获取商品的难度增加——不管是自提还是“私厨”配送(日常物流不适合配送商品),均使得配送环节的成本很高。这就带来一个菜品定价的难题:以饭店定价为参考点,如果定价太高并且供货方配送,用户接受程度会降低;如果定价合理,那么配送成本或者自提成本又无法被解决。

在和很多O2O创业者的沟通中,发现很多O2O低估了位置密度对成本的影响,容易轻视这个因素。很多创业者为了追求用户体量,只要是用户就想争取,而忽视了用户的位置分布对成本的影响。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用户在位置分布上做主次之分,在目标区域内,对于用户的推广位置和期望用户的体验位置尽量一致;在目标区域以外,可以发展用户但不要太积极,甚至也可以暂时放弃目标区域以外的用户。聚焦市场推广力量到目标地理区域进行线上或者线下的推广,是在初期寻找提高用户密度方式的重点工作内容。

用户分布密度,实际上是成本问题。O2O的一个很关键的特征在创业的过程当中一定得充分利用:产品的自主传播功能。互联网用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分享!客户的分享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主动的拓展市场还不如在产品和服务中让客户获得良好的体验,二次传播自然会画出区域市场。在根据客户的分布进行市场开拓,不仅成本减少很多,给客户的体验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笔者强烈建议:O2O先把区域市场做熟,做透、佐井而后进行系统化的复制。

三、依靠合作型供货方,存在巨大风险

这里指的合作型供货方是指以合作关系确立的供货方,包括个人

(本例)和商家等。由于这类供货方不依赖平台存活,因而平台对这类供货方没有控制力。供货方愿意上线的动力,取决于平台是否能为其带来足够的客流和收益,然而一个起步阶段的平台很难做到这一点(令O2O运营者尴尬的是,供货方眼巴巴等着平台带来流量,可是平台自己的流量还不知道怎么快速获得)。

前面看到,本项目由于提供了丰富的品类(在商品上降低了用户密度)和不聚焦的位置分布(在地理上降低了用户密度),即使得到了一些用户流量也很难汇聚到“私厨”,最后导致每个“私厨”的订单都达不到自己期望。这时候风险就产生了:供货方一旦发现平台带不来那么多客户,就会很自然地不在乎对后续客户的服务质量——直接伤害用户体验,而平台对此只能眼睁睁束手无策。在业务发展初期,如果能计算出供货方和消费方之间合理配比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目标进行运营,或许非常有帮助的。

借用一位创业家朋友的话说,这是典型的“双边平台冷启动”模式,其对运营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很多O2O创业者普遍采用这种模式,其实是受了O2O平台“轻”和“重”概念的影响。这种“双边平台”,看似很轻,由于要同时照顾双边群体的需求,导致其运营要非常重。而对于某些单边平台,看似重,但由于其运营只需要推广单边即可,所以运营压力相对双边平台来说显得较轻。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具体取舍要看团队实力所在。由于多线作战,轻平台运营的一个重要资源是大资本的支持,初始创业者应该量力而行。

就我看过的很多O2O项目来说,在O2O发展的当前阶段,这种做轻平台的模式鲜有成功案例(成功的有打车APP和e代驾等项目,但是太珍稀了)。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很多做轻平台的项目不得不越做越重。这正是O2O人在身体力行地深入改造或者提升传统行业的能力——包括服务水平和各种供货能力,也印证了O2O发展将更多地在重度垂直领域显示巨大力量。

其实走到这一步也是O2O人无奈的选择,因为传统的许多行业过度依赖地产资源(表现为好地段的门店)和既有资源(例如生产组织和销售方式的固化沉淀),或者因为他们还是局限在固有的经营习惯和思维模式,并没有强烈动力去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他们对于O2O的平台的要求只有一个:客流。如果O2O平台不能迅速带来客流,他们就会很容易失去耐心,“虐待”平台用户甚至和平台终止合作。在这种情况下,O2O工作内容只好越做越广,从平台的规则制定者角色逐步扩展到实际参与者角色。

我通过在本项目的APP里面下单进行了实际体验,其结果印证了我的想法。个人供货商的不专业明显损害了用户体验,几乎每个环节都要和我进行短信沟通——尤其是在配送问题上就配送和自提进行了反复协商。而且从产品上来看,由于生产方式是个体经济而非规模生产,导致商品的性价比远远低于专业的供货方——除之前的三点外,这一点也是很多O2O人容易进入的误区,即认为P2P的共享经济一定会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的美好愿望。

殊不知,工业化生产就是以高效为特征的,虽然有其弊端,但也绝非能够被轻易颠覆。O2O模式是否真的能够提高交易效率和改善生产组织方式,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观察O2O对于涉及传统行业的切入角度。但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进行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或者提供更强大的数据支撑能力,O2O一定有很好的胜出机会。

从年初的势头渐起,到年末的疯狂烧钱,称 2014 年为 O2O 的进击之年真是丝毫不过分。

2014 年,O2O 市场迅速升温。一方面,市场中的玩家数量越来越多,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几乎覆盖到人们日常消费中的各个方面,新概念、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对 O2O 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无论是早期投资还是中后期投资,都不乏大手笔 ,而资本的簇拥也让一些 O2O 公司开始敞开了烧钱。在这波浪潮的冲击之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正面临着或主动、或被动的升级和变革,比特世界对原子世界的改造正在大张旗鼓的展开。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郑州站 z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