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耀华,谭耀华讲师,谭耀华联系方式,谭耀华培训师-【讲师网】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谭耀华:专访:我们怎样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016-01-20 12401

对话九州书院谭耀华先生-传统文化坚定而忠实的守望者

凤凰网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树根如果都不要了,上面的枝叶再茂盛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家,失去了他,中国人将永远无家可归,飘零一世。在这个庸俗的实用主义占主流的时代,还有一群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望者,他们孤独而伟大,虽经风雨,虽依然不改初心,他们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他们默默无闻,但历史必然留下他们的背影。

谭耀华先生,人文学者,九州书院常务副院长,九州书院联合创始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学教育专家之一,《哲商》杂志主编,耀华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构建和梳理有着相当的建树,试图通过系统化的传播方式将国学引入现代生活、家庭及企业,内外兼修,神形俱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先行者。

 

记者:中国书院从1905年废除开始,到现在已历经百余年,在大家已经认为走进新时代的21世纪,为什么会想到从事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工作,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参与创办九州书院的?

耀华先生: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参与这有些偶然,但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必然,中国目前这阶段,大家都知道,号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礼崩乐坏,现在的社会几乎是到了中国文明以来社会道德伦丧的极点,是一个庸俗的实用主义占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我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成时幸福水平并没有同步提高,成为行尸走肉。道人惟微,人心思定,诚信与信仰的缺失迫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呼唤道德良知、呼唤正义的力量。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解决的就是人心的问题,心平天下平,心安天下安。所以传统文化在本世纪初的复兴是一种必然,是一种反朴归真,我们看全球孔子学院的兴起,中国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德治国理念的倡导,包括最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只能用道家思想协调世界争端,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提出了“文化强国”,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方针。这一些都说明一场中华文化的复兴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九州书院的创办只是顺应这种大势,文化的复兴总是需要有人走在前面,作为一个旗手的角色,而且社会在逐步觉醒,人心在慢慢回归。不出数年,社会之汹汹大势必将形成。九州书院成立六年以来,一直在做一个旗手和开路者的角色,九州书院要在今后的30年里引领中华文化的复兴,实现在新时代的螺旋式的上升,这样我们对于个人,对于社会,对于历史都有满意的交待。

套用狄更斯的一句话: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

 

记者:就像您说的,这股势目前已开始形成,从习主席的讲话到中央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传统文化开始逐渐走入了主流的视野,国学机构也开始越来越多,咱们九州书院是通过什么方式在传统传统文化的?

耀华先生:文化的复兴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靠一个方面就能完成,他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点都不足以挑起这样的担子,都有可能失之偏颇。文化的复兴需要内外兼修,需要个人,家庭,企业,组织,社会及国家的共同努力。

书院目前主要遵循精英教育-大众教育-青少年教育-外籍教育四个方面,目前针对精英群体的文化传播主要通过系统化的各类国学课程,文化体验活动,游学课程,系统化的内训课程来实现。比如我们的九州国学讲堂,既包括了儒道法墨易兵史医等内容的解读,也包括了西学解读,以艺养生,和谐家庭,大师论道,文化体验,禅修,道家养生调理等内容,内外兼修,终身学习,终身修养自己,通过2-3年的学习,就可以使自己的境界,修养和品位有一个突破性的改变,心态更加和谐,家庭也更加和睦,企业也经营得更加顺利。

而游学九州这个课程,更是将课程搬到了国学胜地,搬到了世外之地,真正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国学导师和文化导师共同带队,亲临圣境,亲身体悟,实现回归自然,回归文化,回归心灵,返朴归真。深度潜修加游学体验。于历史钩沉中触摸文化,在风物揽赏间养颐身心。教学地点既包括曲阜、岳麓书院、武当山、九华山、等国学圣地;又包括华山、庐山等秀丽山川;另外国学的学习重在一个悟字,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悟性有很大差异,另外环境影响人的心境和心态,通过在清雅的环境中学习悟道,可以放开平时繁杂的工作和琐事的纷扰,体会就更加深刻.在游学活动中,除了国学大师的课程外,会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深度安排如禅修,大师开示,传灯祈福,道家养生功法练习,丝绸之路徒步等,以实现对于文化的深度体验.

在游学的环境中,除了可以和国学大师近距离接触,深度交流和沟通,还可以与有机会与大德高僧,道长隐士进行接触,了解不一样的人生境界,可以一举实现与名师结交,与英雄为伍,与方外论道人生三大乐事.

另外针对企业,我们推出了系统化的国学导入体系,通过分别对于高中低层不同员工区别的内容和体系,从渐进式讲座,启发式课程,国学领导力提升,思辨会,读书会,员工兴趣小组,书籍推荐等全方位着手,通过1-2年的系统导入,企业的人文素养和企业文化和谐度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从终极层面来讲,九州书院所做的只是为大家、为学员提供一个追求终极幸福的平台,提供的是一个幸福解决方案。什么是终极幸福?在基本保障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同时这种梦想和价值能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带来持久的和谐。内求心安,外求通达,成就圆融无碍的人生,这个圆融无碍就是自在。

 

记者:听起来非常具有吸引力,也确实是一个宏大而系统的工程,这也需要书院有一个很高的理念来作为引导,我看到九州书院的院训是“立德思辨,修身明道”,这个院训是如何产生的?

耀华先生:我们知道书院作为一种民间学术教育机构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儒学诞生之孔子的私学之中,孔子当年,幕天席地,杏坛设教,虽无书院之名,实有书院之实。古代书院发端于唐代,鼎盛于宋元。以承继古圣先贤的道术,为天地民心立命,以经世济民为宗旨,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九州书院意在继承宋代书院文化气象:重视德业、鼓励辩争、修身为本、明道为纲。提炼成八个字,就是立德思辨,修身明道。

德者,本也,这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思辨是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人格的人的前提,思辨是传统中国人最宝贵的精神,也是自元代以来,中国人最缺乏的。

我们要做一个思考的人,而不是一个被思考的人。中国人现在习惯不要思考,喜欢被思考,这个人就是不自由的,一个思想不自由的人,人格是不可能健全的。

 

记者:做一个思考而不是被思考的人,这是思辨精神的前提,也是当今社会最为稀缺的精神,我们看到书院的使命是“为天立地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在新的时代有什么特别含义吗?

耀华先生:这话是张载的原话,但在书院这边意义稍有不同,为天地立心,就是要重塑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在这方面,书院要引领而不是迎合这个市场,要走在时代前沿半步,为生立命,就是为社会树立人的标准,什么可以称之为“人”,我们“人”需要追求什么,为往圣继绝学,我们做传统文化不是一味的复古,全盘接收,正如习主席说的好,要取其精粹,将其中普世的部分摘出来,继承和发扬,为万世开太平,通过人“心”的解决,为社会解决长治久安的问题。

书院的有基本法,基本上是儒家思想的提炼,目的也是希望我们自我修身,培养君子之风,并且能够影响更多的人。

 

记者:书院刚刚兴起不久,传统文化的复兴任重而道远,在书院的运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或者困难?

文化这个行业有其特殊性,他需要有一定的引领作用,需要先行者,他不能光做满足市场的事,不能光闻铜臭味,更重要的是要做引领社会的事,就是要有一定的超前,但超前的思维

在一开始未必被社会所广泛接受,另外在文化传播的形式,载体方面都需要做一定的探索,探索就会有失败,有走弯路。

作为先行者,一开始曲高和寡是必然的,也会受的一定的社会质疑,包括你们的动机,传播方式等,但只要坚持下来,就逐渐能得到社会的理解,这个需要一种信念来坚持,你不能把这个文化完全当作一个产品来做来经营,需要把握一种平衡,在引领和满足之间的平衡。

另外政府的观念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从以前的不讲文化,到现在满口文化,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真正做大文化,经营人心,政府的观念转念需要一个过程。书院在发展初期,更是需要政府在经济上和政策上予以支持,才能把更加精力花在引领而不是迎合方面的工作。

另外更加可怕的是中国文化断层了,社会环境变了,所以在传播方式方面不能走老路,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需要国学行业的从业者具有创新及探索精神,有坚信的使命感和信念,这样才能坚持。

九州书院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倡导我们自己对于社会的使命感,这是写到了书院基本法的,宋代以来书院的精神:重视德业、鼓励辨争,修身为本,明道为纲。我们需要继承这样一种精神,一种使命感。我们做为文化的传承者,需要走在时代前沿半步,这是一个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曲折,也许会暂时不受部分人的认同和理解甚至是误解和非议。但我们义无反顾,坚持一种信念,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

我们相信利有小利有大利,公益有小公益有大公益,我们取大利而舍小利,做小公益同时重点为大公益。哪怕荧火之光,炳烛之明,我们也相信必将薪火燎原,必将烛照天下。

只有志存高远,同心同德,才可以一路向前,为所有的国人建立一个精神家园。

 

记者:坚持信念,以道自任,必将无往不胜,在您看来从事这个行业对人员有什么要求?

耀华先生:从事国学行业的人,要有使命感,当然首先要热爱国学文化,乐之逍遥者,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在其中,才能不偏不倚,才能生活充实。另外需要知行合一,能够从自我修身开始,自利利他。忌急功近利者,人心浮躁者,义利不分者。只有这样,才能借助于这个势,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统一。

 

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记者:在您看来,国学发展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耀华先生:国学从习近平同志时代开始,已经由一个只能在民间小众私下流行的时尚变成国家未来立国之本,毫无疑问,中国未来必将以现代儒家为主导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这个现代儒家包括了传统儒家的核心精神再辅助以时代元素,这个历史潮流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挡的,它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如果说十年人我们还在争论要不要孔子,现在我们所要争论的是如何弘扬孔子的核心精神.

 

传统就是过时的吗?

记者:怎样理解传统?

耀华先生:我们传统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是过来留下来的痕迹,包括传统的工具,建筑,遗迹,语言,表达方式.二是我们继承下来已经内化到我们基因里的文化.他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谓过时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已经无法使用或适应当代需要的东西.相对应的就是永恒,人类可以踏着过去积累的经验不断推动科技向前,但只要人性不变,道不变,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变,这些不变的东西就是普世的,就是永恒的.中国传统经典无论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还是道家的道德经等大多数都是论述人性,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心灵之间的关系,这些无论怎么说都是普世的,习主席说的要继承和发扬指的就是这个部分.

 

国学是什么?

记者:现在国学的概念很多,到底什么是国学?

耀华先生:国内一大批学者天天在纠缠于国学是什么这一概念不放并以此来指责从事相关推动工作的人员,真是令人感慨,正如天空中的鸟飞来,两位猎人还在争论这个是叫鹰还是鸢这样可笑.

只要传播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的,是大道,又何必拘泥于琐屑的争论呢? 近代有很多种对于国学概念的描述,我认为中肯的可以这样理解:国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内化的,普世的,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大道.

 

国学热吗?

记者:自从习主席讲话及中央政策转型以来,国学空前热门,您是怎样看待这个国学热的?

耀华先生:随着百家讲坛2002年推出国学相关内容,国内特别是在民间掀起了一股学习国学的风气.随着参与的机构和人员的增多,鱼龙混杂,牛鬼蛇神全部都冒出来了,满街都是周易算卦看风水的”大师”.引起业内及部分专家学者的担忧,笔者认为大可不必,任何事物发展的初期都会出现这样的乱象,这样乱象只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随着政府以及更多机构的参与,大众国学素养的提升,这样现象逐渐就会消失,水至清则无鱼.

目前国学的学习还停留在国学爱好者及部分觉悟较高的人士,大多数还处在”下士闻道,大笑之””的阶段.基本还是小众,如果认为这就是”国学热”,我认为这样的热还远远不够,国学对于我们民族来说,就应该像太阳,永恒着照耀着大地.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哪里? 如何看待所谓的糟粕:

记者:我们经常讲到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

耀华先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在于儒家的人学,如何通过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小康甚至大同.儒家所做的全部工作就是把一个作为动物属性的人改造社会属性的人,也就是君子,儒家的核心就是培养君子.传统文化的人学关键在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学传统文化,在气质和精神上没有得到修炼和升华,没有君子之风,那应该就是还没学到家或者是学偏了.

传统文化中当然有一些不合时宜的所谓”糟粕”部分,那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

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看一个美女迎面走来,笑靥如花,婀娜多姿,我们一定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了,可是如果有人说美女我没看见,我只看到人家肠胃里的粪便,我们会不会觉得这个人脑子有问题?

 

中国的知识分子缺什么?缺心

记者:中国现在的文人和以前的区别是什么?

耀华先生: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现在没有文人,只有知识分子。中国传统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灯塔,良心,是国家的脊柱,这是因为他们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立德修身,有君子之风.文人和知识分子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有心,而后者只有技.现代的所谓知识分子不过是有一定知识的工匠,所谓博士不过是窄士,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博于道而精于器,而我们现代的读书人都只是精于器的专家而已.没有文化的魂魄,不过是一堆行尸走肉而已.

 

传统文化必须分层教育

记者: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如何展开?

耀华先生: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都是分层教育,针对不同阶层和群体,推出符合各自需要的国学形态,无论是教育,还是礼乐,无论的道德建设,还是民风民俗,都是依时依势依人而定.

 

哲商是什么?

记者:儒商大家都很熟悉,但从您这边听到哲商这个词,请问这个和儒商有什么区别吗?

耀华先生:儒商是中国目前对于商人的最高赞誉,但中国商人要走向更高的境界,中国企业要引领世界潮流,哲商是必然之路,哲商是九州书院2006年提出的系统理念,旨在为中国企业家未来的发展引领新的方向。

总的来说,商人分为三个层次:

最低一层是小商,可以称之为才商。有经营之才,懂市场,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而灵活调整。这在中国数量最为广大,无数的商人靠着在商海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良好的观察、模仿及学习能力,在小范围内能够稍有立足和盈利。但这种模式持久性差,“天花板”效应较为明显。

再上一层是中商,可以称之为儒商。儒商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素质,风范儒雅,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中国传统上对于商人的最高要求和最好赞誉。他有两个维度:

内在维度:这里指的是其根本素养,个人风范儒雅,有君子之德,这是个人品德的外化体现,讲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有同理心。

外在维度:从商人对待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上看,儒商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心里有底线,儒商非不爱财,更讲究的是获取财富的手段和正当性,符合天道、人伦及常理。同时在获取财富的同时,主动承担作为商人阶层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部分有良好悟性和素养的才商,能过领悟、学习,上升到了儒商的层面,儒商通过内在维度获得了真正的美誉度,通过外在维度获得广泛的知名度,两者相互影响,最终能够帮助儒商实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市场的和谐统一。

最高层面就是大商,可以称之为哲商。这是真正的企业“家”,能在儒商的基础上再上一层,融汇古今,横贯中西,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并自成一体,能根据个人和企业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将古今智慧与商业经营及生活融会贯通并凝塑出独成一体的人生和经营管理哲学并指导商业实践和生活,这种理念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指导性,可复制性。在人生境界上达到“立言”的阶段。同时积极帮助周围取得成功,成为商业上的典范。

除了儒商的两个维度,他还有另外两个维度:

哲学维度:结合实践能够融会贯通,自成一体。能够明白人道天道之所在并顺应之。首先从大量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经验的理性分析、验证和提炼形成理论,能过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升华为哲学体系,形成了有指导性的商业思想。

社会维度:能够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通过帮助周围,最终实现共同成功,正如老子所言: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无私而成其私。能过哲商的社会维度,获得真正的美誉度和忠诚度,达到哲商的立德之境界。

部分具有良好悟性及总结分析能力的儒商,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超越和创新,在境界上有所升华,在思维高度上有所提升,在不断的学习和转变中,达到哲商的境界,哲商是商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郑州站 z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