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公,喜公讲师,喜公联系方式,喜公培训师-【讲师网】
生命医学 无医无药话健康
47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喜公:感悟《黄帝内经》指导我们“再活五百年”
2016-01-20 11156

感悟《黄帝内经》指导我们“再活五百年”

 喜公

中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留下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也必须将其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并使之造福于全人类。
    养生保健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养生保健的重要思想。在此之后,晋代嵇康所著的《养生论》;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元代王诖所著的《泰定养生主论》;明代胡文焕编写的《类修要诀》;清代曹慈山编辑的《老老恒言》等等,这些著作对中医养生保健进行了系统、全面地指导。应该说,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宝贵财富。不幸的却是,我们对这些财富并没有给予足够地珍惜,自从西医进入我国以来,对中医的质疑声尤其民间中医就从未间断过。正是由于这些不幸,使我们国人的平均寿命,在很长一段时间还达不到地球人的平均寿命水平,直到今天也与我们的邻国日本相差十岁左右。这才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我们的“老人”在《黄帝内经》中就系统地总结出健康保健的纲领和原则,并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思想。所谓“未病”,主要是指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亚健康状态,同时也包括一些疾病的早、中期阶段。对于亚健康状态,西医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则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了便于记忆,在这里也将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路线”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四项基本原则”。

所谓“一个中心”,即是以补肾为中心。中医学所指的肾脏,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学和病理学的概念。

中医学认为,肾脏除了西医学所认为的水液代谢、泌尿功能外,肾脏还有藏精,主人体的生殖发育;肾精化为肾气可司二便;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与膀胱互为表里”等。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之生身源于肾,生长发育赖于肾,生命活力基于肾。在《黄帝内经》中对肾功能对生命活动带来的影响有详尽地分析,姚止庵在其批注中指出:“肾为五脏之本”,“男女之壮也,并始于肾气之盛实,其后也,亦由于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肾”。

我们的祖先对于肾功能的作用,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深刻地认识。例如,先祖们创造出的“精神”、“精力”这些词汇,“精”就是指肾脏封藏的五藏之精。在中医理论中,“精”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有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生理作用。“精神”、“精力”这些词汇将“精”与“神”和“力”联系在一起,告诉我们有“精”才有神,有“精”才有力。还有“无精打采”、“精疲力尽”这些词汇也告诉我们,“精”亏则无神无力。再例如“性命”这个词,将“性”与“命”联系在一起,告诉我们有“性”才有“命”,无“性”则无“命”。自然科学使我们认识到,任何生物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的重要使命,就是要繁衍后代。当然在完成这一使命过程中,也在为这一物种的进化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央视《动物世界》栏目曾介绍过红甲鱼,这种鱼在完成产卵受精后便双双死去。这种典型的例子在自然界比比皆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蜜蜂,雄蜂在与蜂王交配后便立即死去,哺育抚养幼蜂的工作由工锋和蜂王完成。人类在失去生育功能后,还要将子女抚养成人,才最终完成使命。不过,生殖功能丧失意味着肾功能已衰弱到一定程度,在此前后,一些老年病就会接踵而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增生、白内障、老年性前列腺疾病、老年性耳聋、老年性痴呆等所有老年病,统统都是肾功能衰弱造成的。对于这些病的预防与治疗都必须与补肾结合起来,在健康保健方面自然也应该以此为中心了。

中医将肾功能衰弱分为肾阴虚、肾阳虚、阴阳两虚等多种情况。为了保健的需要,在这里将肾阴虚与肾阳虚的症状做一简单介绍,以便能够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进行调养。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肾阴比喻为水,将肾阳比喻为火。“水火既济”的阴阳平衡状态是健康体质。阴虚可看作是水少了,水少则相对火旺,因此阴虚体质的人就会表现出虚热的症状。其中较典型的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心率较快、喜冷饮等。阳虚可看作是火少了,火少则寒。因此阳虚的典型症状就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许多中青年妇女常年手足不温,这种情况绝大多数是由于宫寒造成的,这与阳虚是两个概念。中医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也就是说,人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阴虚状态,而且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也都是由于阴虚内热造成的,因此在这里重点讲一讲阴虚体质应如何调养。阴虚的下一阶段便是阴阳两虚,一些古稀老人的畏寒肢冷就不再是阳虚,而是阴阳两虚,此时的调养要不断调整方案,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被后人供奉为“药王”的唐代医圣孙思邈,虽然生活在连年战乱的年代,仍然高寿一百四十一岁。这位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是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孙思邈在晚年著就的《千金方》中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这不仅告诉我们饮食疗法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食疗是保健的重要内容。我们每个人每年饮食总量约一吨左右,倘若饮食不当,必会“病从口入”,无异于慢性自杀。如果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坚持科学的饮食结构,就一定会身强体健,益寿延年。

究竟哪些食物对肾脏具有保健作用呢?在这里,我们将其归纳为四类食物:薯类食物、黑色食物、硬壳食物、同位素食物。

一、薯类食物。在薯类食物中补益效果最好的要属山药,又称麻山药。据《本草纲目》记载:“久食薯蓣(即山药),令人耳聪目明,轻身不饥,延年益寿”,还可以“增强记忆”,“强筋骨”,“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肤养发。”与山药具有同样功效的是红薯,它们都有补肾、补脾、补肺三种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效同薯蓣一样。”《本草》中还记载:“海岛上的人多长寿,就是因为不吃五谷只吃甘薯。”这里所说的“海岛”,是指东南沿海一带的岛屿。因为红薯是由菲律宾传入我国的,最初只在东南沿海地区种植。我国的一些专家,曾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百岁以上老人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发现这些长寿老人都对红薯有着特殊的嗜好。美国的一些专家也曾对国外的许多长寿村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村子的居民常年食用红薯。

现代研究证实,在山药与红薯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九种氨基酸。山药与红薯营养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的粘蛋白。粘蛋白对人体健康有三大作用:防止脂肪沉积于血管壁,从而保持血管的弹性和畅通;预防肝脏、肾脏等脏器中结缔组织的萎缩,可以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稂疮、硬皮病等胶原病的发生;对保持呼吸道、消化道及关节腔的润滑,保持软骨的弹性也有重要作用。鉴于粘蛋白对人体有着特殊的保护作用,因而一些专家将其誉为“长寿因子”。不仅如此,山药与红薯还可增加人体T细胞的比值,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山药与红薯中所含的植物纤维也很有特色:它们不为肠道吸收;阻挠糖转化为脂肪;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其它薯类如芋头等都具有补肾的作用,其功效要比山药、红薯略逊一筹。

二、黑色食物。大家所熟知的黑豆、黑芝麻、桑椹、乌鸡、甲鱼等,都有很好的补肾阴的功效。《本草》记载:“黑豆加入盐煮,经常吃,能补肾”,“常时间服用,可以润泽肌肤”,“每天饭后吃黑大豆三十粒,可以令人长生不老”。黑豆的药用价值很高,早已被列为一味重要的中药。中医认为,黑豆有补肾、活血、利水、祛风、解毒的功效,经常服用可起到坚齿、乌发、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现在人们发现,黑豆中蛋白质含量不仅高于黄豆,而且品质非常好,其中粗蛋白含量占百分之五十左右,是肉类的两倍,牛奶的十二倍。黑豆中还含有丰富的脂肪酸、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这些元素在降低血液粘稠度,延缓大脑衰老,保持身体康健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黑豆中所含黄酮类、皂素、花青素、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有一定程度的抗癌效果,对心脏和血管也有保护作用。
   《本草》以较大的篇幅介绍黑芝麻,仅处方就有三十一条之多,认为黑芝麻“主治伤中虚亏,补五脏,增气力,长肌肉,长智力。长期服用,轻身不老,使人筋骨强壮,耳聪目明,耐饥渴,延年益寿。”现代药理作用分析,黑芝麻含有维生素E、卵磷脂等抗衰老成分;有构成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尼克酸和叶酸。另外,黑芝麻还具有降血糖和抑制肾上腺皮脂的作用。这些说明《本草》关于久服黑芝麻可以“延年益寿”的论述是非常科学的。

乌鸡、甲鱼等食物的补养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就不再多讲了。需要一提的是,猪肉也属黑色食物,亦有补肾阴的功效。《本草》中记载,猪肉可以“补肾气虚竭”,但同时指出,久食“会使血脉闭固,筋骨衰弱,肌肉虚软,所以忌长久食用。”《本草》中所说的“血脉闭固”,就是指我们现代人刚刚认识到的,久食猪肉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血栓和血管闭塞。国外也有科学家指出,多食猪肉会损害人的容颜,使人易衰老。近二、三十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在许多人每天都要食用猪肉,由此带来的是我国心脑血管发病率大幅提高,其死亡率更是由原来的第四位迅速跃升至第一位。因此,我们应该将猪肉列为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希望这一点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对猪骨髓《本草》给予了完全肯定的评价,认为其“益脑髓,补虚劳”,因此多喝猪骨汤还是十分有益的。

三、硬壳食物。在硬壳食物中,松子的补益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草》中记载松子“主治骨关节风湿,头眩,祛风湿,润五脏,充饥,逐风痹寒气,补体虚,滋润皮肤。久服,轻身延年不老。”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中也记载有名为松子丸的处方:“将松子、菊花各等份,以松脂若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一日三次,亦可为散,每服方寸匕,一日三次。可益精养脑,久服延年,身轻悦泽。”

向日葵籽在补肾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我国早已将葵花籽列为一味药材,认为其有平肝、降压、治痢、透脓的功效,可治疗抑郁症、神经衰弱及各种精神因素引起的病患。此外还能增强人的记忆力,对癌症和心脏病也有一定的疗效。在硬壳食物中,栗子与核桃都有非常好的补肾作用,对此《本草》中均有较大篇幅的记载。不过,这两种食物主要可用于肾阳虚病人的补益,阴虚阳亢体质的人不宜食用。对于阳气虚弱的老人,在服食黑芝麻等补阴益精食物的同时,再服用一定量的栗子或核桃,会有很好的补益效果。

四、同位素类食物。所谓同位素类食物,即是中医“以脏补脏”理论所指的动物内脏器官。动物脏器与人体相应内脏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性,故有调治人体相应脏器的功能。《本草》中对诸多动物的脏器功效都做了分析,认为猪肾“主理肾气”,“治耳聋”,“还可以补虚壮气”,“止糖尿病和尿崩症引起的消渴,治分娩期虚汗”。同时又指出:“猪腰虽补肾,如果经常吃,会令人少子,伤肾,冬月不可吃,吃则损人真气,并会令人发虚胖。”还告诫人们:“肾脏有虚热的人,宜于食猪肾。如果肾气虚寒的人,不适宜吃。”通过《本草》的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阴虚内热体质的人适时地食用猪肾对身体是有益的,阳虚及阴阳两虚体质的人则不适宜食用。《本草》对羊肾、狗肾的功效也都做了分析,由于它们属补阳食物,适合阳虚体质的人食用,阴虚体质则应忌食。“以脏补脏”还包括通过食用动物的骨髓而达到“填精补髓”的目的。《本草》认为牛骨髓“主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寿。安五脏,平三焦,续绝伤,益气力,止泻痢,去消渴”,“平胃气,通十二经脉”,“润肺补肾,容泽肌肤,调理折擦损痛”。由此可见,阴精亏损,虚劳诸症食用牛髓都会有较好的疗效。“以脏补脏”也包括心脏、肝脏、肺脏等。例如动物心脏有养心安神、补血强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自汗等症。其它脏器的补益作用,在此就不一一细述了。

对于中老年人,平时适当地服用一些补肾的中草药也是必要的,但必须遵医嘱服用。否则,如果阴虚体质的人服用补肾阳的药物,或者阳虚体质的人服用了补阴祛火的药物,不但起不到补益的作用,反而会加重病症。令人堪忧的是,目前在药房的药架上,多数中成药都属于非处方药,许多患者仅凭自已对药品说明书的理解,就轻易选择了自认为对症的药,这是十分危险的。有一位朋友听说附子理中丸可以治疗胃痛,于是便在胃痛时到药店买了一盒。此药的药性为大热,对于治疗因胃寒引起的疼痛是十分有效的。这位朋友是胃热型胃痛,因此在他服下了两丸后,仅几个小时就因胃出血而住进了医院,并且很快进行了将胃切除三分之二的抢救手术。其实,绝大多数中成药都应被列入处方药范围,例如,开胸顺气丸、血府逐淤汤、桂附地黄丸、龙胆泻肝丸等等,这些药如果用得不当,都有可能出人命的。对于这种人命关天的大事,希望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做出调整。另外,只有具备中医资格的医师,才能有处方类中药的处方权。由西医开具中药与患者自行选择中药,二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在这里,建议中老年朋友可以长期服用制首乌这味中药。现在药店里也可以买到何首乌制成的中成药,一袋仅售一元左右,可谓物美价廉。据《本草》记载,“首乌止心痛,益血气,黑鬓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令人有子。”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证实,首乌具有抗衰老、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肾上腺皮脂功能及保肝等作用,对慢性气管炎、神经衰弱及肥胖等症也有一定疗效。无论中老年、青年人长期服用,都会有很好的强身健体功效。

关于食疗,我们不仅应该了解吃什么,还必须了解不该吃什么。对于阴虚内热体质的人,诸如羊肉、狗肉、鹿肉、核桃、栗子、韭菜花等这类具有补阳作用的食物是应该禁食的。食用这类食物,就如同在一口本已只有很少水的锅下面,又燃起了烈火,其结果肯定会很快将水耗干并将锅烧坏。目前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与人们近年来的过量饮酒及常吃羊肉、韭菜花等不良饮食习惯是密不可分的。一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往往认为自己患病是遗传因素的原因,我们不排除存在这种可能。但绝大多数患者并非基因的遗传,而是由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遗传”造成的。上海市曾对九百二十二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仅占百分之八点七,这与国外的一些调查结果是吻合的。我们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家庭中的父母及儿子、儿媳同时患有糖尿病,对于这种情况,就更应该从他们共同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中去查找原因了。况且所谓遗传,并非疾病本身的遗传,仅仅是易感性的遗传,而易感性只有在一定的外因条件下才会引发疾病。由此看来,当一个人患有疾病时,不要消极地将原因归于遗传,而应该积极地改变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即便是对于有遗传因素的人,如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疾病也是可以避免的。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来说,补阴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阴阳互根”且“阴为基础”,不将基础打牢,补阳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患感冒期间应该禁食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中医认为,感冒属表症,是外邪侵袭肌表所致。此时外邪存于肌表,需要通过解表的治法,在发汗的过程中将外邪驱出体外。如若此时进食补肾的食物或药物,就会“引邪入里”,并且“入里化热”而出现高烧现象。许多人都知道,感冒期间应当吃清淡的食物,这就是因为多数肉类食物都有补肾的作用。现在许多家庭几乎每餐都有肉类食物,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很多人患感冒后不易治愈,而且还极易引发并发症。

除食补外,中医在补肾方面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介绍几种按摩方法。一、搓腰:先将两手掌心互相搓热,然后用掌心快速搓腰两侧各五十次。二、揉腰:将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置于腰眼(肾俞穴和命门穴)处,先按顺时针方向揉五十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揉五十次。三、锤腰:双手握成空心拳,用虎口部位适度锤击腰部五十次。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对腰部的适度刺激可以起到补肾的作用。对涌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按摩,也有非常好的补肾强身作用。此类方法无论对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者均适用。

补肾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两个基本点。

两个基本点即是健脾和养胃。中医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这是对脾脏的生理功能在维持人体后天生命活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中医所讲的脾,并非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既泛指脐周腹部小肠的消化吸收,又概括了胃、肠、肝、胆、胰等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在“受纳”与“运化”过程中,将“水谷精微”即营养物质,依赖“脾气主升”的作用,经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到全身。因此,脾胃功能健全则面色红润,四肢强劲,精力充沛;反之则肌肉消瘦,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精疲力乏。我们看到许多长寿老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的食欲都很好。而生命垂危的病人,则食欲很差甚至不再进食。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安谷者昌,绝谷者亡”。《脾胃论》中说“治脾胃即可安五脏”,这不仅使我们认识到脾胃功能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养生保健提供了重要思路。

具有健脾养胃功能的食物很多。前面在补肾食品中讲到了黑色食品,在健脾养胃方面,黄色食品则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谷物多属于黄色食物。据《本草》记载:粳米“主益气”,“和胃气”,“通肠道,通血脉,调合五脏,益精强志,聪耳明目”;玉米“主调中开胃”;小米“主养肾气,除脾肾中热,益气”;薏米“有利于肠胃,消水肿,使人开胃”;小麦粉“主补虚,长时间食用,使人肌肉结实,助肠胃,增强气力,还可以养气,补不足,有助于五脏”;大麦粉“能宽胸下气,凉血,消食开胃”等等。将谷物做成粥食用,其补益作用更好。因为粥极易消化吸收,而且减轻了脾胃的负担。在粥中加入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其效果更佳。《本草》对此进行了详尽地介绍,列举了四十余种具有补益作用的粥。北宋张来在《粥记》中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陆游在《食粥》诗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又将食粥致神仙。”

黄豆亦属于黄色食物,其保健作用己经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据《本草》记载,黄豆“主宽中下气,利于调养大肠,消水胀肿毒。”现在研究表明,黄豆中所含微量元素极其丰富,并且明显高于其它食物。其中具有预防冠心病作用的钴含量,比小麦高三十七点六倍;具有抗癌作用的硒的含量也以大豆为最高,甚至超过了大蒜和葱;同样具有抗癌作用的钼含量也非常丰富,是小麦的四十八倍。此外,黄豆中所含维生素A、B、C、D、E一应俱全,黄豆中所含磷脂的作用更是被世人青睐。

豆浆的营养价值不亚于牛奶,其中的蛋白质、铁、钾、维生素A、B及烟酸含量大大超过牛奶。钙的含量也十分丰富,每百克含量高达六十五毫克,而且豆浆中的钙比较容易被吸收。豆浆中所含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作用的亚油酸,要比牛奶高很多。因此,常喝豆浆不仅益脾胃,而且对增强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也有很大帮助。

豆腐中的营养成份与大豆相近,其中钙质的含量比大豆还高。蛋白质的含量也非常高,每三百克豆腐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当于一百克牛肉中蛋白质的含量。《本草》认为豆腐“主宽中益气,调和脾胃,消除胀满,通大肠浊气,清热散血。”在我国历史上的二百多位帝王中,乾隆的寿命是最长的,而他就有每天必食豆腐的习惯。发源于我国的豆腐目前已传遍全球,现在日本有三万多家机械化豆腐加工厂,年产量近三百万吨,平均每个人一年消费近二十公斤。这或许也是日本人平均寿命高的原因之一。

在蔬菜中,土豆和胡萝卜都属黄色食物,其健脾养胃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据《本草》记载:土豆能“清药毒,养肠胃,去热嗽”,胡萝卜“下气调补中焦,利胸膈和肠胃,安五脏,增强食欲,对人体有利而无害。”

在水果中,柿、桔、柑、柚等都属于黄色食物,对此《本草》中都有详细地分析,在此就不一一细述了。值得一提的是,盛产于我国许多省份的沙棘果,具有非常好的健脾养胃,强身健体的功效。由于《本草》中对此没有记载,因此被许多人所忽视。现在人们发现,沙棘果具有消食健胃,清肺止咳,安神降压,解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是老幼妇弱皆宜的高级滋补佳品。在沙棘果中含有多种重要的营养成份,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猕猴桃的二至三倍,桔子的六倍,苹果的二十至五十倍。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将沙棘果列为中药材。

在肉类食物中,牛肉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本草》记载其“主安中益气,养脾胃,对腰脚有补益作用,可以止消渴和唾涎”,同时也指出牛肉“有微毒,食用后会诱发药物的毒性,会加重病情。”《本草》中所指的微毒,应该就是我们现代人认识到的,在牛肉中含有较高的尿酸。因此,食用牛肉应该以经过排酸处理的为宜。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牛肉,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排酸处理,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管一管这件事。

     一些动物的胃、肠也有很好的健脾养胃的作用。《本草》记载:鸡内金“治疗泄泻下痢,消食和胃”;猪肚“补中益气,断严重腹泻引起的虚弱,消除腹内积块”;猪肠“补肾、膀胱和肠虚功能虚竭,大小肠风热的患者,宜食它”;羊肚“主反胃,止虚汗,治虚弱,小便频数”;牛肚“补五脏,补中益气,养脾胃”。由此可见,胃肠功能较弱或患有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肠胃疾病的患者,食用一些动物的胃、肠,是有很好的疗效的。

按摩在健脾养胃方面也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在此介绍几种按摩方法:一、推腹。平躺于床上,双手掌向外,由锁骨向下推至胯骨,连续做二百次,早晚各一遍。二、揉腹。平躺于床上,将双手掌心搓热,用左手掌沿顺时针方向绕脐推转一百次,再用右手掌沿逆时针方向推转一百次,早晚各一遍。三、搓腹。将双手掌搓热,分别用左右手快速搓丹田穴各一百次,早晚各一遍。通过按摩可以帮助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内脏功能,也可以治疗便秘、腹泻、腹胀等肠胃疾病,对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前列腺炎等也有一定疗效。

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中老年人,服用一些健脾养胃的中药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推荐一个药食两用的食疗方法:在二点五公斤白米粉中加入研成细沫的薏米、鸡头米、山药、莲子、白扁豆、茯苓各二百四十克,人参十五克,将其搅拌均匀后,按常法做成糕。每日早、晚可作为主食随意食用。此方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饮食减少,面黄体倦,以及溃疡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都有很好的疗效,对健康人也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如果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黑芝麻、松子、枸杞子等成份,则更能起到补肾健脾的作用。将其制成糕点,可取名为长寿糕,一定会有很好的商机。将一些具有补肾健脾功效的植物制成补益食品,都会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的。例如可将葡萄干、山楂、桑椹、构杞子、沙棘果等按一定比例制成果酱;将胡萝卜、大枣、枸杞子按一定比例制成果汁饮料等等。

增强脾、肾功能不仅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对于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些中学生的失眠、健忘等症状,就是由于用脑过度等原因而导致的肾功能减弱。及时采取一些补肾的措施,才能使之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再例如:通过在电视上的望诊,可以确诊一名出色的台球运动员属脾肾两虚的体质。他的脾虚主要表现为:患有慢性胃炎和慢性肠炎。他的肾虚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不好、腰膝乏力等。正是由于这种体质,所以在比赛中往往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经常会出现击球准度不够或白球走位不佳的情况。中医认为肾主“作强”和“技巧”。肾精充足则精力充沛,动作就强健而精准;肾精又能生髓充脑,精足则神强聪慧。由此可见,只有平时注意养肾健脾,才可能学业有成,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美满。

在以上的讲述中,提到了“肾为先天之本”与“脾为后天之本”两个概念。对于“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哪个对于生命活动更为重要,在中医的学术讨论中也是见仁见智。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肾脏功能在人的成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肾脏本身也需要脾胃的“受纳”与“运化”功能不断输送的营养。如若脾胃功能出现问题,即便食用了补肾的物质,也不能很好地被身体吸收,起不到补益的作用。这就是所谓“虚不受补”现象。由此,我们可将补肾与健脾养胃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健脾养胃是手段,补肾是目的。通过健脾养胃的手段,最终达到补益肾功能,从而强身健体的目的。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适量进补是十分必要的,但绝非一个“补”字就可以将病治愈。这些患者不仅有“虚证”,同时还有“实证”。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中医所说的“泻”,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含义,它是指清热、逐寒、化痰、利湿、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等过程。通过补、泻结合的治疗,处于早、中期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无须终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处于阴阳两虚的晚期患者,中药也可以起到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我国目前约有两亿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因此有必要在各省市普遍建立“高血压、糖尿病康复中心”。“康复中心”应以食疗及拔罐、按摩等理疗方法为主,再辅以适当的锻练和少量的中药。这样,一般在两个月之内即可使处于阴虚阶段的早、中期高血压、糖尿病有显著的疗效。

在以上的讲述中,大量引用了《本草纲目》中的论述。《本草》中记述了近两千种谷物、蔬菜、水果、禽、兽、鱼、虫等动植物的食性,还记载着一万多种食疗、药疗的成方,可称之为一部实用性极强的生活经典大全,希望大家都能买一本认真阅读。现在书店中可以买到简装本的《本草》,每本售价仅二、三十元。花二、三十元投资于健康保健,真可谓“一本万利”。《本草》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润肤、增白、祛斑、乌发等美容方面的天然食物,有心人一定能在这本书中发现许多有关保健和美容方面的专利产品。在《本草》中也有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记述,例如称朱砂可以“杀精魅邪恶鬼”,兔肉“妊妇不可吃,会让子成缺唇”等缺乏科学根椐的论述。尽管如此,李时珍毕三十多年心血而著就的《本草纲目》,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不朽巨著。《本草》在十七世纪时就传入日本,现在更是被译成英、法、德、俄、拉丁文等而流传全球,已成为造福于人类的宝贵财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该对其倍加珍爱,认真研究。

下面讲健康保健的“四项基本原则”:劳逸适度;基本食素;返璞归真;乐观大度。

一、劳逸适度的原则

中医认为“动则不衰”,“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些告诉我们,运动可以流通气血,以保持新陈代谢的需要。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锻练身体的同时,又能开发智力,延缓脑、体功能的衰退,是最廉价的养生保健方法。“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现在己被人们广泛接受,因此就不再长篇赘述了。

在提倡运动的同时,中医又告诫人们“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这就是说,运动既要不间断,又不能过度疲劳,必须苛守“中庸之道”。诸如劳作、饮食、情志等因素过于持久或强烈地作用于人体,就会使人生病,于是便有了“生病起于过用”之说。中医将“过用”归纳为“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肾,久行伤筋”。这些告诉我们,视、卧、坐、立、行这五种功能,既不能长时间的不活动,又不能活动过度,反之就会影响人体健康。人们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如读书报、看影视时间过久,就会感觉头昏眼花,精神痿糜;又如长时间行走,就会引起下肢关节、韧带、筋腱的劳损。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其原因在于“肝藏血”,“开窍于目”,“主筋”。眼睛和筋腱的过用,就会导致肝血亏损,从而引起眼睛、筋腱功能活动的衰退。因此,劳逸适度方为合理的养生之道。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现在的许多行为都是与古圣先贤的教诲相背离的。就说为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虽然近些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更没有任何实质性变化。应试教育的基本模式不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为中、小学生减负就将永远是一句空谈。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因为“过用”而戴上了眼镜,甚至患上了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依照中医的诊断,这些都是肝肾功能衰弱的表现。少儿时期不打好身体的基础,将来在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此,解决“过用”问题,首先就要从孩子抓起。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分析,儿童在八岁之前应该是以游戏为主的。因此,要么将儿童的入学年龄推迟至九周岁,要么在小学一、二年级实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故事中学到知识,得到教育。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方针,仍然是我们今天应该遵循的,这也是解决孩子们“过用”问题的根本途径。在缩短学制方面,完全可以借鉴现在体校、艺校的经验,从中学开始就实行分科教育,设立外语学校、医护学校、数理学校、历史学校等等各种专业学校。既然目前的体校、艺校能为社会培养出杰出的专业人才,那么其它各种专业学校也一定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栋梁之材。文字改革也是缩短学制的重要途径。最近几十年,有关部门在推进文字改革方面没有任何作为,其实至少他们可以在合并同音字与减少多音字方面做点事情。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个题词,其中就存在两处错别字,题词中的“的”字,正确写法应该为“得”字。但尽管写为“的”字,又有谁读不懂这个题词的意思呢?用汉语拼音取代汉字,将会是文字改革的最终同时也是最佳结果,那时,人们就不用再为学习方块字而荒废光阴了。其实,汉字共有十几万字,即便是大学毕业时,也只学习了两万字左右,其余的十几万字,仅仅是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将来,方块字如同甲骨文一样,都将只是存在于研究室与博物馆中了。

成年人的“过用”问题就更加突出了。近年来,有关“过劳死”的案例频频报道,已是屡见不鲜。在“过劳死”的名单中,有身价过亿的富豪,有身居高位的白领,有正逢事业巅峰的艺术家,有为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过用”剥夺了他们年轻鲜活的生命。有报道说,现在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远远高于死于矿难的人数,远远高于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实在令人触目惊心。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因“过劳”而不久于人世时说,“如果再给我五年时间,我就可以完成这项攻关项目了。”本来,他完全可以再工作五十年,甚至八十年。那样,他完成的项目何止五个、十个。但是,他却带着遗憾匆匆地离去了。比“过劳死”更普遍存在的是“过劳病”现象。现在许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不惜用健康交换,致使在青壮年时就出现身体衰退,患上各种疾病。他们用身体透支换来的血汗钱、远远不足以支付日后的医疗费。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人,在病危时深有感悟地在博客中写道:“贫穷与富裕之间,仅仅是一场病的距离。”这位患者卖掉了“过用”换来的楼房,最终也未能挽回生命。类似这样惨痛的事情,还在我们身边高频发生着,应该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彻底改变目前的状况。现在发达国家,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己经废止了计件工作制;施行带薪休假制度;推行五天六小时工作制等。我们的邻国日本、印度等一些国家,在十几年前就己经这样做了。我国目前也已基本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应该尽快与世界“接轨”。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还能增加许多就业岗位,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过劳”,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在“过劳”中加速走向衰亡呢?我们都知道“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名言,但劳动也具有两重性。适度劳动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过劳”则会走向其反面,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们看到,由于人类的“过劳”,己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破坏,使得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如此发展下去,我们人类也会被“请君入瓮”的。在人类文明仍处在弱肉强食阶段的今天,霸权主义国家为保持其霸主地位,发展中国家为免遭霸权主义的侵害,都在千方百计地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以增强本国的国力。在这种形势下,要想解决人类的“过劳”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在实现了“环球如此凉热”的世界大同的那一天,人类社会进入了老子、庄子指引的“无为而治”的时代,才能够真正实现适度地、有计划地、可持续发展,人类的“过劳”问题才能够最终得以解决。当这种新的时代来临时,国家消亡了,庞大的国家机器不复存在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不再用于支持包括军费在内的巨大的国家机器开支。而现在,仅美国一年的军费开支就高达七千多亿美元,如果将这笔钱用于购买食物,足以解决全球所有人的吃饭问题。当人类的生产活动都旨在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那时人类的健康水平将得到空前地提高,生活在这一时代人们的寿命,将会比现在提高许多倍。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时代的到来不仅是必然的,而且己经翘首可待了。

二、基本食素的原则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日常饮食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我们的祖先还告诉我们“蔬菜之属,每食所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农耕民族的祖先给出的饮食结构,是具有其合理性的。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联合国卫生组织也给出了一个合理饮食的金字塔结构图。在这座金字塔的底部是谷物,上面依次为蔬菜、水果、肉类等。虽然这个金字塔与我们祖先所给出的饮食结构是基本吻合的,但在科学相对发达的今天,由世界上最具权威的机构提出,就有失其科学性了。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座饮食结构金字塔的底部应该是水果、蔬菜,然后依次为薯类、豆类,在此之后才是谷物、肉类等。之所以应如此排列,首先,在冰河时期之前,我们人类的祖先就是以水果、蔬菜、坚果为主要食物的,而他们的平均寿命高达九百多岁。能有如此高的寿龄,当然与诸多因素有关,但饮食结构在其中的作用也是勿庸置疑的。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不食用水果蔬菜,就会因营养不良而患夜盲症等疾病,长此下去还会危及生命。在人类最初的航海史中,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虽然带足了谷物、肉食和淡水,但仍然有大批海员因长时间缺少蔬菜水果而患上败血症,死于航海途中。郑和率两万余众七下西洋,由于他们每天都食用豆芽菜,而且还在船上种植了大量的蔬菜,因此没有一个人因营养不良而患病死亡。与之相反,如果没有谷物却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影响。人类种植谷物仅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在此之前,特别是在冰河时期以前,人类的祖先不是一直在健康地生息繁衍吗?

另外,现代研究发现,人体保持在中性或弱碱性状态下,最适宜新陈代谢和器官的生理活动,而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疾病则与酸性体质有关。饮食是保持身体酸碱平衡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食物中,肉类、蛋类及绝大多数谷物都属于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豆类、薯类基本上都属于碱性食品。现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谷物、肉类占了较大的比重,因而导致血液偏于酸性。这样不仅增加了钙、镁、钾等碱性元素的消耗,还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由此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现在很多人都将近年来心脑血管高发归因于过食肉类食品,这是不全面的,谷类食物占有较高的比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曾有专家在对北京市的僧人进行普查时发现,尽管这些僧人都不食肉类,但血脂高的人数仍然占有较高的比例。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水果、蔬菜的摄取量不足。有鉴于此,我们不仅需要做到“蔬菜所属,每食所需”,而且还应该将蔬菜、水果、豆类、薯类列为主食,将谷物、蛋类、肉类等列为副食。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平性或弱碱性的健康体质。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在肉类食物中含有许多营养成份是人体所必需的,因此认为肉类食物对于人类健康是不可或缺的。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极大的误区。首先,肉类所含的营养成份在豆类、薯类等食物中也可以充分获取。其次,并非所有含营养成份的物质都可以作为人类的食物。在许多剧毒的动、植物中,甚至在泥土、粪便中也含有大量的营养成份,然而又会有谁会将这些作为食物呢?因此我们在选择食物时,不仅要看其是否有营养,更要充分评估其是否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在冰河时期之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人类的祖先是以肉食为主的,那时他们的寿命仅二、三十岁。现在世界上仍然还有一些以肉食为主的民族,这些民族的平均寿命都很短。例如:爱基思摩人的平均寿命仅二十七点五岁;俄国的吉尔斯族很少有人能活到四十岁。由此可见,以肉食用肉食是否就可取呢?美国的一所大学为此曾做过一个试验,在试验中食肉占四分之一量的老鼠与只吃素食的老鼠相比,在短期内前者比后者生长的肥大且活泼,但数月之后,食肉老鼠的肾功能则遭到严重损害。

曾有学者将人类与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进行比较。例如:老虎的肠道既短且直,这样的结构,使极易腐败的肉类消化残余物很快被排出体外。我们人类的肠道不仅长而且多皱褶,肉食的残余物在体内的温度下腐败发酵时,就会产生许多有害的化学物质,而这些残余物需要经过大约两天的时间,才能被完全排出体外。如果每天都进食肉类,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慢性中毒,无异于“慢性自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罗马帝国死于铅”的悲剧:罗马帝国的贵族使用的器皿、大量饮用的葡萄酒及日常使用的化妆品中,都含有大量的铅成分。由此使得这个阶层的人在三、四十岁时,就因铅中毒而死亡。有人说,罗马贵族是死于无知,这话千真万确。但是,因无知而酿成的悲剧,难道在今天不是还在以各种版本继续上演着吗?曾经在博客上连续写下《病房日记》的著名美食家娟子女士,由于工作的需要,在有生之年尝遍了天下美食,她曾在数小时之内连续品味几十道法国大餐。而正是这项工作,夺去了她年仅三十四岁的生命。娟子女士在日记中表现出的面对疾病的乐观态度是令人钦佩的,她在日记中对世人的告诫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眷恋,也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娟子女士的悲剧并非个案,发生在我们身边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这些惨痛的教训难道还不足以使我们警醒吗?

有专家曾对九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做过调查,发现其中无一人是以荤食为主,虽然也有荤素相间的,但大多数只食素食。多次获得奥运游泳项目金牌的莫瑞·罗斯、世界及欧洲马拉松比赛的金牌得主沙莉·依斯得、横越英吉利海峡的世界记录保持者比尔·必克林等许多世界著名运动员,他们都是素食主义者。这说明,素食不仅可以使人长寿,也能给人以强健的体能。现在有一种说法: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对于分娩后的孕妇及在治疗与康复期的病人来说,适量地选用一些肉汤,有利于帮助身体尽快康复。对于健康人来讲,平时喝一些骨头汤、乌鸡汤、牛肉汤等等也是十分有益的。喝肉汤很容易吸收,不会形成大量的遗存物在体内。若要食用荤食,应该间隔两天以上的时间,这样既得到了味觉上的享受,又可减少“慢性中毒”的情况发生。如果将肉类视为每食所需的食品,那就是垃圾吃法了。长期如此,就是在慢性自杀。

我们将肉类、谷物与蔬菜、水果相比较,就会发现其有两个特点:一、热量高。二、耐饥饿。特点一使我们摄取了过剩的热量,特点二使我们减少了进餐量及进餐次数。由此带来的问题便是“热量有余而营养不足”。“热量有余”是不言而喻的,不需要做任何解释。“营养不足”则是由进餐量和进餐的次数少造成的。当我们餐桌上的肉类食物日渐丰盛时,这个问题就更加突显出来,于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所谓“富贵病”便纷纷不期而至了。其实,将所谓“富贵病”定义为“热病”更确切一些,这不仅是因为它们与“热量有余”有关,而且都是阴虚内热造成的。同时,这些病的患者在早、中期阶段,也都会有五心烦热、口渴咽干、盗汗耳鸣等虚热的症状。既然我们找到了这些病的病因,那么如何预防就显而易见了。许多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患者在患病之后,开始减少对谷物、肉类的摄取量。这种亡羊补牢的作法虽然也是可取的,但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如果早些改变饮食结构,今天又怎么会被疾病的痛苦折磨呢?有人说,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就会同时为你打开一扇窗。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当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时,同时也会给你关上一扇门。”如果我们选择了味觉享受的这扇窗,就必然要失去健康长寿这扇门。这就是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的常理。

清代养生家慈山居士在《老老恒言》中说:“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在这里,古人为我们传授了两个健康长寿的方法。其一“食粥”,这无疑是食用谷物的最好方法。对此,在前文中己有过叙述。其二“不计顿,饥即食”。关于这一点,有必要多说几句。我们都知道高血压、冠心病都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异常有关,而这些指标过高又与饮食因素相关联。现在一些学者研究发现,防止胆固醇增高不仅需要控制食物,还应该增加进餐次数。研究者将每天进食六次的人与进食三次的人相比较,结果显示,前者血液中胆固醇浓度要明显低于后者。德国的研究机构曾将进食同样食物的志愿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每天进食六餐,另一组每天进食三餐。两年后发现,进食六餐者的血脂等指标正常,而进食三餐者的指标明显偏高。前文中曾提及僧人血脂高的问题,进餐次数少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僧人要遵守“过午不食”的戒规,也就是说,他们只有在早晨和中午两次进餐。而研究证实,空腹时间越长血脂增高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我们都知道,对健康非常重要的维生素C是不能在人体内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而维生素C只能在体内存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这就需要每隔两、三个小时进行一次补充。为此,我们应该在常规的每两餐之间及晚餐与睡眠之间,各增加一次富含维C的进食,以满足身体对维C的需要。前些年曾有过一些中、小学实行过课间餐。遗憾的是,这项有益的措施不仅未得到推广,也没能很好地坚持下来。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这一问题,尽快研究出台有关增加课间餐、工间餐的法律、法规,以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将每日三餐改为每日五至六餐,必然会使每餐的进食量减少,由此对健康的益处是我们祖先早己深刻认识到的。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论述,晋代的张华在《博物志》中也告诉我们:“所食逾少,心开逾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同时,每日五至六餐还会减少每餐进食的品种,这对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告诫我们,许多食物是不能够搭配食用的。例如猪肉不能与生姜、荞麦、葵菜、胡荽、梅子、炒豆、牛肉、羊肝、龟鳖、鹌鹑等共食;鸡肉不能与胡蒜、芥末、生葱、糯米、李子、鱼汁、狗肉、鲤鱼、兔肉、鳖肉、野鸡共食等等,所列品种有百余种之多。有一位朋友对此表示怀疑,有意在吃螃蟹前吃了一个柿子,食后不久果然“腹痛泻痢”。其实,稍有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不能在一起食用的食物绝不止《本草纲目》中所列举的品种。就连我们习以为常的在烧菜时放盐这种作法,不是也在生成亚硝酸盐吗?我们现在进餐时追求四菜一汤,在婚宴、家宴等各种宴会上,更会有十几道菜,涉及几十个品种,由此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的后人一定会比我们更聪明智慧,更有知识。他们一定会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因此他们都会成为老寿星的。

三、返璞归真的原则
    《黄帝内经》提出了“人与自然相参”的理论,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及其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命活动是与之密不可分的。人类既受养于大自然又受制于大自然。融入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健康的基本条件。正如《内经》中所说,“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岢疾不起。”《内经》中提出的这一“天人相应”的重要思想,对于健康保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法则。所谓“适”,即是指适应,而顺应是适应的先决条件。如何才能做到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呢?这个问题,在我国诸多的“长寿村”中找到了明确的答案,这就是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这些长寿村没有现代文明的繁华,更没有夜总会、酒吧、歌厅、迪厅等夜生活场所,人们依旧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这种原始的作息规律,恰恰是他们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研究证实,在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的深睡眠状态下,大脑会分泌一种被称为“生长素”的营养物质,其对人体的补益作用胜过任何补药。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衰老的现象,其中很多人是因为经常通宵达旦地或工作或娱乐,从而未能经常吃到这剂补养药。只要恢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这些年轻人不需要做任何治疗,就能够很快强壮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素的分泌会逐渐减少,因此中、老年人就更应该珍惜这这剂“补药”了。不仅如此,其实我们脏腑的许多功能,都要在二十三点至五点的这个时间段的睡眠状态下才能实现,例如肝脏的排毒功能、造血功能等等。我们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在夜间没有休息,白天即便有更长时间的睡眠,仍然还会感觉身倦力乏。这就是因为,白天的睡眠仅仅使大脑得到了补充休息,而其它脏器的一些功能却不可能补充完成。由于人类具有这样的生理特点,因此我们应该考虑限制夜生活场所的营业时间,调整电视节目在夜间的播出时间。劳动法也有必要增加相关条款,对必须在夜间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发给夜班费,更应该发给足量的营养品。这样既可以尽量弥补夜间工作给身体带来的损失,也可使企业为减少成本而尽量减少夜间工作岗位。

这些长寿村中的长寿老人,他们一生很少使用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代步工具,日常基本上都处在行走状态,这也是他们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医理论告诉我们,在人体的下肢分布有脾、肾、膀胱等六条经络,因此,下肢运动具有非常好的补肾健脾增强体质的作用。实践证明,每天坚持万步行走,或累计四十分钟的弓步慢行,都有十分显著的保健作用。在这些长寿村中,很少有平坦的水泥路,人们多数时间都是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或乡间土路,在行走间不经意地就在做着足底按摩的保健。更何况,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有着赤足行走的习惯,其保健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中医经络理论告诉我们,在足部有六条经脉通过,有近四十个穴位,而且还有八脉交会。通过经常进行足底按摩,可以有效防治全身各系统、脏腑的疾病。我们人类的祖先个个都是“赤脚大仙”,他们每日进行的足底按摩保健,为其九百多岁的仙寿提供了重要保障。现在有些公园或生活小区为了美化环境,修建了一些用鹅卵石铺就的路面,如果坚持每天或赤足或穿软底鞋在上面行走半小时左右,一定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与步行锻练相比,爬行运动具有更好的保健作用。我们人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直立行走为我们解放了双手,从而使人类的劳动创造出不尽的财富。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直立行走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益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在爬行状态下,体内百分之七十的血液处于与心脏同一水平线,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大大低于直立状态,因此,爬行动物很少患有人类常见的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其次,直立行走后,身体各部的受重力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不仅易发生功能调节障碍,而且直接导致颈椎病、脊椎病、肩周疾病的高发。另外,直立行走后还使得头部血管变得细而脆弱,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变。现在一些医学家认为,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爬行锻炼,可增加头部供血量、改善头部血管变细的状况、减轻心脏负担,对心脑血管疾病及脊椎病、颈椎病、肩周炎等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我国东汉名医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其中就不乏爬行运动。进行爬行锻炼要量力而行,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开始时可双手使用较短的手杖,逐渐缩短手杖的长度,也可由四肢爬行楼梯开始做起。如能在鹅卵石的路面上进行爬行锻炼,其效果必然更加显著。

在这些长寿村中,我们还可以列举出许多返璞归真方面的生活方式。例如: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不吃反季节食品;不喝碳酸饮料;没有电磁辐射;没有尾气污染;不使用空调等等,甚至他们也没有现代人的诸如饭前便后洗手,每天洗澡换衣的卫生习惯。如若将他们饮用的井水、山泉水拿来化验,其细菌总量等指标也未必能达到现在制定的饮用水标准。而这些,恰恰是他们得以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当然,在这些长寿村里,我们也能找到一些背离返璞归真原则的生活方式,例如:吸烟、喝酒、有时需从事较繁重的体力劳动、长年食用不利于健康的咸菜等等。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这些长寿村的平均寿命,一定还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在与这些长寿村的比较中,我们还会发现很多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莫过于自然环境了。这些长寿村远离现代文明带来的各种污染,那里生活的人们更贴近自然,享受着大自然的精心呵护。他们饮用着天然的甘泉,食用着没有化肥、农药污染的食物,穿戴着大自然提供的棉织品,居住在看似简陋的土建房中。就居住条件而言,虽然看似不如城里人舒适方便,但其对人的健康却是大有裨益的。有专家曾对125位长寿老人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居住在土建的平房中,且他们的居住环境都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这使我们想起恩格斯的一句名言:城市乡村化。这不仅是消灭城乡差别的正确途径,也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条件。而现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环境,对健康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不久的将来,现代都市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华西村式的居住区,最终实现恩格斯所预言的“使人口尽可能地平均分布于全国”。

返璞归真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这一点,列宁所指出的“否定之否定”定律已给出了深刻地揭示。这一定律不仅预示着国家、政权、阶级、政党必然走向消亡的趋势,也预示着人类社会必将会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轨迹走完父权社会的历史进程。不可否认,父权社会的诞生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是,伴随父权制而来的是国家、阶级、阶级压迫,是仇恨、杀戮、战争,是商场上的残酷倾轧和职场上的无情竞争,这些都在或直接或间接地摧残着人们的生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父权制社会也行将走完它最后的历程而进入历史坟墓。鲁迅先生认为,妇女只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够最终取得政治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作在不同岗位的广大劳动妇女,正是父权制社会的掘墓人。恩格斯曾指出,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但父权制的消亡绝非男性的失败,而是全人类的伟大胜利。因为只有在那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在即将来临的这个社会中,不再有仇恨和战争,不再有名利的诱惑,不再有对权力的追逐。人们平等地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将各自的聪明才智全部用于创造理想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条件。在这种生存环境中,人们又怎么能够不长寿呢?

四、乐观大度的原则

《黄帝内经》中说:“恬啖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说:“静则深藏,躁则消亡。”这些告诉我们,精神状态对于人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神志安宁,胸怀坦荡,情绪乐观的人就能够拥有幸福,拥有健康,从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伤身害体损命折寿。

前苏联曾作过一个试验:将一名死刑犯人蒙上双眼,告诉他将采用割腕的方式对其执行死刑,之后在犯人的腕部用钝器划一下,同时在其身边放一只桶,用水管向桶内不间断地滴水,使犯人听到滴水的声音。虽然在整个过程中,犯人的身体未受到任何伤害,但其很快便死亡了。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也讲过类似的实例:英国著名的网球明星吉姆·吉尔波特,在她幼年时曾目睹了母亲死于牙科手术椅上的悲惨一幕,所以她一直拒绝看牙医。直到有一天,她被牙痛折磨得实在无法忍受,才在家人的一再安慰劝说下,将牙医请到她的家中。当时陪在她身边的不仅有所有的亲人,还有她的私人律师及私人医生。牙医在整理手术器械后,回过身来准备为她检查治疗时,发现她已经死去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例如,某人被误诊为癌症时,便立刻行动不能自理,瘫卧在床,而当其被专家确诊并非患有癌症后,便很快康复如初了。这些实例不仅印证了《黄帝内经》中“静则深藏,躁则消亡”的观点,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精神状态对于健康的极端重要性。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表现形式,称之为“七情”。七情与内脏的关系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在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情绪变化并不一定致病。但超过心理承受能力的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就会使相应脏器的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中医学的七情致病学说告诉我们,长期的不良情绪和恶劣的心境,是健康的大敌。我们都知道,七情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完全可以由人们自己控制掌握的。保持健康的心理,培养乐观的情绪和坦荡的胸怀,正确对待人世间的不平之事,减少自我心理冲突,是健康长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对于七情致病的情况,《黄帝内经》以五行生克理论为基础,提出“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的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大家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情志致病与情志疗病的一个案例。在清代吴敬梓讲述的这个故事中,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这便是“过喜伤心”的结果。其后,范进平时所惧怕的屠夫岳父,以两记耳光将疯颠的范进治愈,这就是“恐胜喜”的情志疗法。我们在应用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时,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一以概全地盲目模仿。

当我们长时间被不良情绪困扰时,应当通过倾诉等方式将心中的抑郁渲泄出来,或者找中医就诊,服用一些舒肝解郁的中药,否则就会因肝气郁结而导致病变。现在,许多中、青年女性患有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甚至最后发展为乳腺癌,子宫癌等疾病,这些都与长期不良情志有关,如能在早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或中药调理,是决不会演变成疾病的。对于“有泪不轻弹,有苦不轻言”的男性朋友来说,必要时的心理调节和中药调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建议大家将中成药逍遥丸做为家庭必备药。当因生活、工作中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而情绪不佳时,及时服用逍遥丸,将体内的郁结疏散出来,这样就可以防止病变的发生。

养生莫如养性,养性莫如养德。”“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古人的这些谆谆教诲告诉我们,修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保持乐观的处事态度,拥有平和愉悦的心情,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在此由衷地祝福世上的“好人一生平安”,健康幸福,“活到五百年” 。

有专家分析认为,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成熟期的七至八倍,由此推定人类的正常寿命应是120-150岁。其实既然我们人类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900多岁寿命的遗传基因,而且在我们对人体的认识,对生理和病理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医疗保健方面还处于较盲目的必然王国的情况下,就已经有许多人的寿命超过了一百岁,那么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生理学和病理学的不断发展,在医疗保健领域也必将由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到那时候人类的寿命再延长500年也绝非天方夜谭。再过二、三百年,当人类社会达到“物质极大丰富”,人们“觉悟得到极大提高”的共产主义社会时,人类的寿命一定能够达到我们人类祖先的水平。让我们为这造福子孙后代的美好社会早日到来而共同努力吧。

钱学森教授指出:“中医理论是思辨式的论述,或说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哲学,不是自然科学。”“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发展到中医上来;中医的革命会引起医学的革命,医学的革命会引起科学的革命。”可以肯定地说,钱老所预言的这三个革命到来之日,便是人类"再活五百年"的愿望实现之时。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我们与实现这一美好愿望之间,仅仅只有转身的距离。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郑州站 z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