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人过程三转变
企业的改变、人的改变,都需要经历从知见、到功能,再到器质的三次转变。
首先,知即知识、智慧,我们暂且叫认识;见即见地,见解,我们暂且叫认识的层次。知见的转变,就是指在认知上的改变。比如:我们原来认为自己的管理还不错,但通过老师的培训,我们发现了管理当中的很多问题,意识到了管理变革的必要性;或者我们知道了日计划的重要性,懂得了制定日计划的方法等,这些都属于知见的转变。
知见的转变是最基础的,但不可能真正产生效果,不可能培训过后就马上提升了管理效率。知见上的转变不可能真正改变什么,也不可能真正产生效果。老师的课程首先是让大家在知见上转变,但不能真正改变企业,所以课后还需要我们老师跟大家一起到企业里去干,一起去实操,才能真正的改变企业。
第二,我们推行“培训+微咨询”的模式,就是要让学员不仅只停留在知见上,不仅只拿着问题或解决方案讨论来讨论去而没有结果,我们要突破,要从功能上去转变,所以培训过后要到现场去咨询。
功能的转变体现在动作、行动上。我们开始做起来了,行动起来了,功能就会显现出来,就会有效果。原来日计划没有做、排查没有做,现在做了,效果就会不一样;原来排查一次,现在排查三次、五次,效果也肯定不一样;原来从不检查下属的执行情况,现在开始检查了,而且每天都去检查,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行动,才能真正发生业绩变化、数据变化,管理的效率才有提升。
在企业里,不管老板说得多好,管理人员说得多好,只要我们做事的方式还是老样子,企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改变。我们要真正改变企业,就必须改变我们做事的方式,改变我们做事的动作,这才会带来功能上的改变。听了课没有用、做了流程文件没有用、管理人员讲得再好也没有用,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去做的原因。
第三,有了功能上的转变还远远不够,因为功能性的转变还有可能会让我们倒退回原状,我们最终要追求器质上的转变,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转变。只有发生了器质性的改变,我们的业绩才不会退回去。
经常有老板问:老师,你们做完项目撤离之后,我们企业的管理效果怎么保证?其实,这个问题就等于是问:我们吃饱一顿饭之后,靠什么保证以后不饿?答案显然是:靠继续吃饭,吃了一顿又吃一顿。你要是问我:有没有一种不用老是吃饭的方法?对不起,我们还没有发明这个方法。
有些老板就是这样,经常问有没有一种模式?那么,请你想一想,吃饭有没有模式?假如吃饭的模式可以用疗程来形容,是不是吃了三个疗程或五个疗程的饭就不用吃了?恐怕没有人敢冒这个险。上帝只负责造人,吃饭的事得靠人自己解决,解决方案就是不停地吃。
习惯成自然,通俗的说法就是上瘾。如烟瘾、酒瘾、牌瘾、网瘾,或者工作瘾(工作狂)、写小说瘾等等,上瘾就好办了,上瘾就会自然而然地做。这个瘾,就是器质性的改变,是生理上发生了变化。当然我们最好产生一些积极向上的“瘾”,去掉一些消极堕落的“瘾”。
所以,要改变企业、改变人,就要经历从知见到功能、再到器质的改变这三个阶段。